辦公室里。
楊小濤悠閑地靠在椅子上,不時揉一下眼睛,然后舒服的活動著后背,讓自己變得更加舒服。
若是這辦公室里有床的話,他肯定會選擇躺在上面,而不是坐在這。
對面,李洪峰看著手上的白皮書,不厚,十來頁也就,可神色無比凝重。
這就是楊小濤搞出來的最終稿,白皮書。
卻也只是一個框架版的白皮書,里面的具體項目如何操作,還有其他補充文件進行解讀。
不過那是以后的事情。
即便如此,這份白皮書也是他們第九機械工業部在新時代的發展方向。
可以說,這就是一座燈塔,指引九部前進的燈塔。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打開第一頁,上面是用鋼筆字寫的一個目錄。
若是只看字的話,會覺得很漂亮,最起碼楊小濤的這一手字在九部沒有人能超過。
可看清楚目錄后,李洪峰就感覺一陣頭大。
目錄的作用自然就是一目了然的說明這本書的內容架構。
而在眼前的目錄上,除了最上方寫了個引子,
從大寫的一到十,整整十條啊。
這就說明,這白皮書上的項目有十條。
他們九部接下來要有十個研究項目,十個發展方向。
看明白這目錄的含義后,李洪峰立馬低頭用手揉著眼眶。
他跟外界的觀點差不多,都覺得新時代嘛,以九部的實力,肯定會增加些重點項目。
可,他也只覺得會是三四個,就是跟劉懷民陳宮老洪他們聊天的時候,最敢想的王國棟一口喊出來六個,已經讓他們很無語了。
畢竟這不是簡單的加法題。
這每增加一個,都是對九部的加大考驗。
也意味著風險的成倍增加。
要知道,一旦方向搞錯了,那會出人命的。
九部也會因此而沉淪啊。
可誰想到,這出來后,還有個更無語的。
讓他無語的都想摔桌子上。
十個啊。
這不是一個打十個。
這每一個的背后都是成百上千的工廠,工人啊。
這...
李洪峰慢慢抬起頭看向楊小濤。
就看到楊小濤臉上的疲憊,隨后又將嘴里的話憋回去,繼續翻看著白皮書。
第一項目,機床工業。
仔細看了眼,負責人是常明杰,主體人員仍舊是機床研究所的人,生產也是機床制造廠。
研究方向,數控機床。
研究時長,三年內實現數控機床的量產。
這個沒啥事,跟以前一樣。
李洪峰點點頭,這算是穩重。
第二項目,計算機研究。
看這個的時候,李洪峰心里繼續放松,現在看來,楊小濤并沒有更改先前的項目,很好。
人員還是韓三鳳主導的計算機研究所,并以計算器、高純硅車間等輔助。
這也一樣,不出預料。
只是看了眼研究方向,李洪峰就有點撓頭。
計算機的事情他就是個門外漢,這些年多少了解些,可也僅僅知道計算機這個名字,知道是干啥用的。
這里面隨便拿出來一個名詞,他就抓瞎了。
就像楊小濤給出的研究方向,什么臺式計算機,什么‘8位微控制器’,后面還有一堆解釋,他只看了眼五千個晶體管啥的,腦袋都大了。
還有研究時長,三年內完成。
三年啊,這任務很緊張啊。
不過,他也不清楚是啥玩意,可能是楊小濤跟韓三鳳早就有這方面的約定吧。
他不好說,干脆翻過去。
第三項目,新型藥品的研究。
果然,還真是。
這也算是化工了。
人員也沒變,還是朱子清那一幫子人,輔助單位是化工廠、制藥廠,又多了個第九人民醫院。
沒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