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楊小濤帶著妻子孩子在四九城到處拜年。
王主任家走走,杜排長家里坐坐,周嬸家吃頓飯,下午去了李洪峰、老洪、趙剛等人家里。
晚上時候就去了王法家。
曾經軋鋼廠的小組人員聚在一起,除了李楠。
眾人晚上一陣熱鬧。
一天下來,卻是高興了孩子。
這家給個一毛兩毛,那家給個三四毛,一圈下來每個人的小口袋里都攢了一把壓歲錢。
當然,楊小濤的口袋也少了不少壓歲錢。
初二,楊小濤拉著一家人回了楊家莊。
自然是一番熱鬧。
初三回娘家。
初四回九部開始準備開干。
正月初五。
楊小濤一早上就收拾東西,帶著冉秋葉出門。
至于家里的幾個小子,初三回娘家的時候就在冉家住下。
這也是為了陪冉母說說話,鬧騰鬧騰。
畢竟大過年的,家里就一個冉紅兵,顯得有些冷清。
至于冉父跟冉心蕊,果然是沒靠譜過。
不僅人沒回來,就是電話都沒打一個。
好歹回個話,告訴家里一聲啊。
結果冉母從小年就開始等著,然后是初一,然后是初三…
一直到現在都沒消息。
要不是楊小濤給王老打過電話,了解那里沒事,還真以為是失蹤了呢。
楊小濤都已經想到冉父回到家里會是什么場景了。
“媳婦,收拾好了?”
“要出發了!”
楊小濤將東西準備好,這才對著屋子里喊道。
此時冉秋葉正跟翠平說話,兩人過了年就要去鄉下督辦建造中學的事情。
這幾年在大姐的支持下,冉秋葉跟翠平的鄉村教育事業可是蓬勃發展啊!
憑借九部的物資支援,再加上這些年下鄉的知識青年,還有各地地方的支持,建立起了十二所小學。
幾乎涵蓋了四九城周圍的村子。
而隨著學生的增加,孩子升學的壓力就來了。
只靠四九城的這幾個中學,根本應付不過來。
所以今年冉秋葉準備提議在周圍建立兩所初中。
這事兒楊小濤也是支持的。
沒別的,楊家莊小學這些年畢業的學生越來越多,只是上升渠道就那點,許多好學生就面臨無學可上的境地。
而且年紀太小,楊小濤也不可能直接安排到工廠里啊。
如此情況下,孩子沒學上就只能在家里干活。
這辛苦投入了好幾年,結果還是在土里干活,這情況別說楊小濤想不通,就是村里的鄉親也想不通。
既如此,上不上學一個樣,那還上了干嘛?
當然,也有開明的父母,讓孩子不至于連名字都不會寫。
可這樣的畢竟是少數。
所以,建立中學,勢在必行。
屋子里,冉秋葉跟翠平兩人還在查漏補缺著。
“課本教材,這個是最重要的,我看現在很多中學的課本都不統一,今年是這個樣子,明年又是另一個樣子,得提提意見。”
翠平說著,冉秋葉記在心里。
“還有別的沒?”
“差不多就這些了!”
“那我走了!”
“好,慢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