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楊小濤先是去了趟軍械研究所,了解炮偵雷達的研制情況。
還是按照原先的流程,楊小濤提供信息、思路和研究方向,研究所的人負責具體實施。
而在這段時間里,楊小濤大部分時間精力都放在計算機上,對炮偵雷達的關注要少一些。
如今,楊小濤開始關注后,炮偵雷達的研發就走上了正軌。
不過,現在炮偵雷達的設計圖楊小濤始終沒有定型,做了好幾個版本,都因為核心計算機的缺失影響了炮偵雷達的進度。
所以眾人現在做的,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或許等計算機那里山寨成功后,楊小濤拿到想要的數據、圖紙,這炮偵雷達才算是真正完成。
當然,即便沒有最后的設計圖,研究所的人也在做著前期工作。
畢竟這也是楊小濤特殊關照的項目。
為此九部的軍械研究所可是跟國內好幾家雷達生產工廠發出了任務要求,現如今接受任務要求的工廠不少。
楊小濤了解一番炮偵雷達的進度,讓劉向東抓緊時間后,就回到了辦公室。
打發走劉麗雪跟婁曉娥后,楊小濤這才給鵬總打了個電話,并沒有直接說李云龍的事情,而是將要研究的炮偵雷達的事情說了下。
對此,鵬總早就聽說過,只是沒想到楊小濤現在就要啟動這個項目。
不過這事本身就是件好事,他沒有阻止的理由。
就是楊小濤說這項研究是軍械研究所來主持的,而這方面還涉及到西北王胡子,畢竟當初這個軍械研究所可是對方幫忙建立起來的。
所以這研究出來的炮偵雷達會去西北那里實驗。
掛斷電話后,鵬總起初沒明白咋回事,直到王胡子打過來電話,說什么要應對周圍日益緊張的局勢,要將快反部隊擴編,如此可以快速行動,快速反擊。
話到最后,就是需要人來幫忙。
然后隱晦的提到了李云龍幾個。
等鵬總中午吃完飯后,就看到大伯掐著煙在門口等著。
這會兒,鵬總算是知道了是誰在后面搗鬼。
等一切確定后,鵬總想來還是覺得被利用了。
于是拿起電話給楊小濤打過去,只說了一句,“十月一,我要看到。”
隨即,掛斷電話。
楊小濤雖然想到會接到鵬總的電話,可這要求也太簡單了吧。
沒錯,在楊小濤看來就是簡單。
因為現在距離十一還有三個多月呢,足夠了。
金陵,十四所!
顧所長邁著步伐優哉游哉的走進機電廠的大,門口的工廠的保衛科熱情的打著招呼,然后繼續往里面走著。
原先,十四所只是位于金陵一家機電廠中的研究部門,當然,這個機電廠也只是用來做掩護用的。
不過機電廠確實是干事的,平常也會生產一些機器用品,對得起機電廠的名字。
而類似十四所這樣的研究機構,在國內不說有一百,最少也有幾十個。
這種研究所大部分時間都是給個研究任務,然后自己琢磨去吧。
能做出來,那就是為革命做出了貢獻。
做不出來,那也不要緊,因為還有很多同行。
只是現在的人還沒有后世的那種擺爛,甚至比后世某些職場還要卷。
因為上級下發的任務,在他們心中是十分高大的,是必須完成的。
誰要是完不成,那可就丟臉丟大了,出門都不敢抬頭見人。
如今的十四所在業內也算是出名了。
尤其是搭上九部的車,幾乎成了九部研究雷達的御用部門。
而十四所也沒有辜負九部的信任,不論是最早的白駒戰斗機用的雷達,還是后面改進的殲八-c戰斗機的雷達。
就是現在研究的新型雷達,也是為了配合九部用的。
而隨著九部的資金、技術以及扶持力度的增加,十四所的研究環境一步步改善,人員增多的同時,也讓所內煥發出更多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