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湯面。”
“清湯面呀?那也行,一會嘗嘗。”梁夢琪有一點小失望的語氣。
清湯面她吃過幾次,結果真的只是清湯面,就是過水面條么,一點味蕾的體驗都沒有,從那之后,梁夢琪在也沒有吃過清湯面。
但對于張漢做的,她還是蠻有期待感的,畢竟老板做的食物還從來沒有不好吃的時候呢。
倒是身前的余青青和趙大虎,眼睛一亮,他們倆可是也很喜歡吃面食。
而趙風在旁邊則是微微搖了搖頭,心中知道想要吃好吃的,必須要和老板打好關系。
上午的時候,他可是聽張莉說昨天晚上吃的雞肉,挺她們描述的那個香,讓趙風不受控制的有些流口水,趙風此時見到眼前余青青她們的樣子,估計若是說出來,要給他們饞壞的。
清湯面是張漢考慮了下后準備要做的食物,簡單又好吃,關鍵是新月山的面質量好,可以完全的詮釋清湯面的真諦。
清湯面是華國面食小吃,顧名思義,就是基本上不加佐料,尤其是那種上色的佐料,比如醬油,料酒,肉湯,紅油等等。
清湯面就是原汁原味,體現面食的純香,潔白的面條、清澈的湯搭配一些小菜,吃起來清淡爽口,非常適合喜歡吃清淡食物的人群,
做面食有幾道工序,和面,切面,拉面,都是比較復雜的,有經驗的人和沒經驗的人用相同的面做出來的也是大不相同。
和面就是在面粉里加入水,有的時候為了保證面的勁道,加入的是有科學比例的鹽水,鹽水和面會增強面團的勁力,使得拉面的時候容易很多,不會出現斷絲或者太粗的情況。
但張漢這里是完全不需要的,有新月山的靈水在,哪還用得著什么鹽水之類的東西?
張漢準備和面。
和面也是有學問的,和面的時候是不一定一次性將水加足,將面粉中央的部分扒出一個凹塘,將水徐徐倒進去,用筷子慢慢攪動。
待水被面粉吸干時,用手反復搓拌面,使面粉成許許多多小面片,俗稱“雪花面”。
這樣,既不會因面粉來不及吸不而淌得到處都是,也不會粘得滿手滿盆都是面糊,而后再朝“雪花面”上灑水,用手攪拌,使之成為一團團的疙瘩狀小面團,稱“葡萄面”。
此時面粉尚未吸足水分,硬度較大,可將面團勒成塊,將面盆或面板上粘的面糊用力擦掉,再用手蘸些水洗去手上的面粉灑在“葡萄面”上,即可用雙手將葡萄面揉成光滑的面菌。此種和面法叫“三步加水法”,可使整個和面過程干凈、利索、達到“面團光、面盆光、手上光”的效果。
而張漢和面的時候,體內的靈力運于手掌,來回揉捏的效率高了很多,若是換個人,將一盆面和好大概要十分八分的,但張漢僅僅用了兩分鐘。
面弄好了,燒著的水也近乎沸騰,這時候要進行第二步,切面。
張漢伸手剛要拿起刀具,想了想手又收了回來。
“老板你揉面的樣子好帥哦。”
這時候梁夢琪湊了過來,她以前沒怎么感覺,但現在卻是覺得會做飯的男人好帥的,不對,應該是說老板好帥的。
因為畢竟沒有人能做出老板這么香的飯菜。
“老板做的手搟面一定香香的。”梁夢琪的雙手按著吧臺,目光炯炯有神的看著張漢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