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夏威夷。
火奴魯魯島,科魯迪拉大道398號。
一層,客廳里。
大衛與崔瑩瑩的養父、師父張茂昌,手里端著一杯清茶,有說有笑的閑聊著
崔瑩瑩大大方方的在師父面前,半倚靠在大衛身邊,安靜的聽著兩人一邊說英語、一邊用手勢比劃著“尬聊”,偶爾再充當一下翻譯的工作。
張茂昌沒有問大衛,今天讓崔瑩瑩喊他過來的目的,而是主動講起了自己這幾十年的種種經歷。
“我,出生在華夏大地的膠東半島。”
“小時候,家鄉就接連的遭遇兵災和匪患。”
“我只能跟著家人四處流浪,一路乞討著勉強走到蜀地,才算有了落腳之處。”
“我十幾歲的時候,被家人托關系送入一家菜館當學徒。”
“劈柴、挑水,擦桌、掃地,跑腿、洗菜等活計,我整整干了十年才算獲得了師父的認可,準許我進入廚房學習廚藝。”
“后來,我在后廚又學了幾年的切墩、打荷等工作之后,蜀地又開始不太平了。。”
“我只能帶上家人,跟著師父一起南下,偷偷渡海踏上了香江的土地。。”
“可等到了香江,我和師父才得知,他想要投奔的親戚,已經帶著家人坐船去了太平洋另一邊的金山。。”
崔瑩瑩此時笑著給大衛“翻譯”道“金山,就是圣弗朗西斯科舊金山。”
“嗯我知道”大衛笑著用手指,輕點了一下崔瑩瑩的鼻尖。
他對崔瑩瑩“寵溺”的動作,讓張茂昌微微挑了下眉毛,笑著繼續說道。
“沒有了親戚可投,我師父只能領著我們,去當時政府還沒有真正劃分區域的旺角,找一位同鄉幫忙。。”
“他的那位同鄉,比我師父早到香江幾年,在一間茶樓里面打雜,跟茶樓老板的關系不錯。”
“于是,他就把我們都介紹進入了茶樓工作。。”
“后來”
“我師父因為廚藝高超,被茶樓老板介紹到了一家酒樓工作,我也就跟著師父去了”
“那間酒樓,在之后的二十幾年,又換了許多位老板。。”
“可我們師徒,卻一直都被新老板留下來,當做酒樓的后廚主管”
“也正是在那段時間,我師父才一點點教給我他最得意的廚藝絕技,告訴我到底師承何處”
“他的廚藝,源自蜀地正興園。”
“正興園的創建者關正興,是隨著官員進入蜀地的大廚,據說能做滿漢全席。。”
“他到了蜀地之后,根據蜀地氣候、食材、口味等條件,又列出了一份蜀地滿漢全席菜單。。”
“不過,正興園在我沒出生的時候,就因劇烈動蕩的時局,停業了。”
“我的師父,是跟著原正興園主廚戚樂齋的一名親傳徒弟,學習的廚藝。”
“所以,我也應該算是蜀地正興園一脈的正統傳人。”
“只不過,由于我和師父離開蜀地的時間太早,許多正興園的傳承名菜,都沒有完全學會。。”
張茂昌說到這里,大衛聽得就有些糊涂了。。
他皺著眉想了想,對身邊的崔瑩瑩問道“滿漢全席,還有蜀地版本的嗎”
“有啊”
崔瑩瑩向師父丟去一個安心的眼神,笑著解釋道“師傅說的滿漢全席,是后來民間給它起的名字。”
“我還曾因為這個名字,跟師父吵過一架呢。。”
“因為我查找了很多古籍,找了許多人詢問過關于滿漢全席的來歷”
“他們當中最靠譜兒的說法是康熙皇帝時期舉辦的滿席、漢席酒宴菜單揚州流傳的官府菜單,被混合在一起了,謂之滿漢全席。。”
“所以,在香江民間盛傳的滿漢全席108道菜,只是個誤傳”
“真正的宮廷滿漢全席,根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菜單”
“比如1965年,香江的金龍酒家接待了一個島國旅行團,嘗試著以歷史上傳統的方式,舉辦了一次滿漢全席。”
“當時金龍酒家共計準備了72道精品菜肴,讓那群島國游客看得瞠目結舌。。”
“之后,香江的各大酒樓、酒家,都開始對外宣傳自己才是宮廷飲食的正宗傳人,所謂的滿漢全席菜單變得越來越多,食材的選擇也越來越離譜,席面也越來越奢華了。。”
“那些對滿漢全席一無所知的食客們,在各大酒樓的夸張宣傳之下,紛紛為了追求新奇體驗,去嘗試了一些昂貴食材做出來的菜品。。”
“可對于正宗的滿漢全席到底是什么,他們根本都不關心”
“哦”大衛聽完崔瑩瑩的解釋,再加上自己記憶里的片段,才算是明白了這些滿漢全席的冷知識歷史。。
張茂昌笑呵呵的放下茶杯,拿起茶壺給大衛又倒好了半杯茶,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