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曼哈頓。
臨近午餐時刻~
在自由街33號,紐聯儲五層的一間小會議室內,紐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放下手里的鋼筆,仔細閱讀了一遍剛剛寫下的記錄后,抬頭看向已經“舉手投降”的大衛,溫和笑道。
“你,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
“呵呵”
大衛苦笑著向這位“禿頂壞老頭”主席先生聳聳肩,攤開手道。
“我早就打聽過,不管是利差交易還是套期交易,近兩年都有人在嘗試,根本算不上什么金融創新。。”
“不,這不一樣!”
沃爾克先生用手扶了扶眼鏡,轉頭看向坐在大衛身旁,特意留下來為他“保駕護航”朱迪斯·k·摩根,笑容更加溫和的問道。
“最近,我聽說史丹利在籌備著,推出一種可以規避利率波動風險的互換(掉期)合約,是嗎?”
“沒錯。”茱莉輕輕晃動著翹起的二郎腿,面露得意之色。
“那你可以為我簡單介紹一下嗎?大衛!”
“額。。”大衛聽到這個問題,腦海里飛快的閃過幾個念頭,最后還是看向茱莉,等待著他來回話。
“說吧,沒關系。”
“保羅是我們的朋友,可以信賴。”茱莉好似在老朋友保羅開口前,就已經有所決定了,向大衛點頭道。
“ok”
大衛聽到自己“老大”都發話了,不禁長出了一口氣,用輕松的語氣解釋道。
“我想,您對英國著名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davidricardo),和他提出的比較優勢理論,并不陌生。。”
“大衛·李嘉圖,在其代表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提出的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生產技術的相對差別,非絕對差別,以及由此產生的相對成本的差別。”
“他認為,在兩國都能生產兩種產品,且一國在這兩種產品的生產上均處于有利地位。。”
“而另一國均處于不利地位的條件下,如果前者專門生產優勢較大的產品,后者則專門生產劣勢較小、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那么通過專業化分工和國際貿易,雙方仍能從中獲益。”
“我在仔細閱讀學習這段理論之后,覺得該理論不僅適用于國際貿易,更加適用于所有的經濟、金融領域。。”
“因為在人類經濟發展歷史中,實際上就是利用比較優勢進行分工和交換的歷史。”
“只要存在比較優勢,雙方就可通過適當的分工和交換使雙方共同獲利。。”
“互換(掉期),是比較優勢理論在金融領域最生動的運用。”
“我認為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只要滿足以下兩種條件,就可進行互換”
“一、雙方對于對方的資產或負債,均有需求。”
“二、雙方在兩種資產或負債上,存在比較優勢。”
“所以,我提出的這一類互換(掉期)合約,是參與互換雙方之間簽訂的,在未來某一期間內相互交換他們認為具有相等經濟價值的現金流的合約。”
“而在合約中交換的具體對象,可以是不同種類、不同國家的貨幣、債券,也可以是不同國家的利率、外匯匯率等。”
“在一般情況下,它是交易雙方或兩個以上的交易者,根據市場行情,約定支付率、匯率、利率等,以確定的本金額為依據相互為對方進行支付。”
“你是說,這種合約不僅可以互換利率和外匯,還能互換別的。。?”沃爾克先生重新拿起筆,目光灼灼的盯著他問道。
“是啊”
大衛覺得自己已經把話都講出來,就沒必要再故意隱瞞了,直接道。
“在我構想中的互換(掉期)合約,主要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種類”
“它們是利率互換、貨幣互換、權益互換、信用違約互換、商品和外匯現金互換等等。”
“以上所有種類的互換合約,都可以參考我給出的基礎合約模版,再根據簽訂合約雙方的具體需求增加條款。。”
“好的,我懂了。”沃爾克把這段對話記錄下來后,思索片刻,緩緩點頭,又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