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率宮前,佛光收斂,一道人影降下。
他披著袈裟,手持念珠,面容蒼老,身形干瘦,目光卻炯炯有神,充滿了開悟的智慧和歲月滄桑。
「見過太上道友。」
燃燈古佛雙手合十,行了一禮。
「道友請進。」
出門迎接客人的太上老君一甩拂塵,回了一禮。
作為「過去佛」,燃燈古佛的輩分很高,足以和太上老君平輩論交,是開天辟地之初誕生的大神通之一。
不要把燃燈古佛和《封神演義》中的燃燈道人混同,不是一回事。
此界道佛各有源流,一個誕生于東方,一個起于西方,從時間上來看,并沒有明顯的先后之分。
封神之戰,玉虛十二金仙存在過,但燃燈道人僅僅是燃燈古佛在第二次道佛交流中斬出的一具道門之身,還是幾乎獨立的道身。
燃燈作為過去佛,在上古之年,中古之年,是靈山之主,直到釋迦牟尼橫空出世才卸任,退居二線,近些年非常低調,幾乎不出靈山。
他的品行并不像《封神演義》中描述的那樣卑鄙無恥。
另外,二十四顆定海珠依舊在元始天尊手中,燃燈道人在封神之戰中被清算,死在了三霄娘娘的九曲黃河陣中,搶不了闡教的寶貝。
燃燈佛和太上老君有些交情,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來兜率宮中找他論道。
「時間未到,道友這次為何提前到來?」
太上老君領著燃燈古佛進入煉丹房,來到了八卦爐前。
他輕輕一甩拂塵,兩道紫氣落下,化作蒲團。
兩位大佬坐在蒲團上,相對而坐,一個腦后琉璃仙燈光華浮動,十萬凈土虛影環繞,乃過去佛祖,一個手持太乙拂塵,大道紫氣拱衛,乃萬象之源流。
燃燈古佛一臉疾苦之色,嘆息一聲,道:
「是貧僧動了妄念,小乘佛法沒落了,大乘佛法未興,青黃不接,讓人著急,貧僧希望道友將氣運之子交給我一段時間,好為其念誦《過去彌陀經》三千遍,讓他回歸正途。」
太上老君輕輕搖頭,道:
「道友這是何必呢,等待了萬古,還在意這區區幾百年?」
石猴一定程度上被渡劫天尊「帶歪了」,這點他心知肚明。
排斥佛教,修了道法。
道途定下,就難以回頭,不是換本古經就行的,一旦石猴證道大羅,根骨就基本定型了,再修佛法,也只能以佛法為輔,除非轉世重修。
「不得不急。」
燃燈古佛神色嚴肅,盯著八卦爐中熊熊燃燒的三昧真火,以及那顆在橘紅火焰之中浮浮沉沉,環繞著九色瑞霞的九轉大仙丹,補充道,「氣運之子成長的比我們預料的更快,再入道友的八卦爐經過一番真金火煉,怕是就能證道大羅了。」
到時候再度化就晚了。
能成功,可石猴凝聚出大羅道果,根基已定,再轉修佛法難免會受到一些影響,不能發揮出全部的潛力。
除非他只是兼修佛法,可這樣的話,就不是根正苗紅的佛門弟子了。
佛門高層不能接受這點瑕疵。
太上老君微微皺眉,有點為難。
這時,金角童子,銀角童子已經把被五花大綁的孫悟空抬了進來,扔在地上。
「這猴子看起來瘦不拉幾的,還挺沉。」
「就是就是。」
兩童子日常嘴碎抱怨。
悟空躺在地上,看到燃燈古佛后,頓時身軀緊繃,汗毛倒豎。
淦,佛門的賊禿!
雖然看起來就是個面黃肌瘦的老
僧,可給他的感覺卻十分可怕,比南天門外看到的女菩薩還深不可測。
「小友不必緊張,老僧沒有惡意。」
燃燈古佛看著他,準確來說,是看著他體內的五大秘境,
輪海,道宮,四極,化龍,仙臺,五大秘境燦爛發光,神力奔涌,生死二氣,五行神祇,四肢天柱,脊椎大龍,不朽仙臺,氣象恢宏,蘊含著無窮奧妙!
「阿彌陀佛。」
如此體系,讓燃燈古佛都露出驚容,「太上道友,你可知,那渡劫天尊,究竟是何方神圣?」
這絕不是金丹大道,甚至不是五仙大道,和蜀山劍仙一樣,另辟蹊徑,自成一系,而且相當高深莫測,不遜色于洪荒世界的任何一種傳承。
太上老君盯著石猴,觀察片刻,臉上亦有點動容,贊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