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搞市場經濟,商業競爭非常激烈,也不見得百姓都去從商。
怎么到了古代,這么多顧慮
從商也是需要腦子的好吧,不是說誰揣著幾個半兩錢,就能從咸陽進貨,拿到隴西去賣,還能賺到錢。
從商確實需要本錢,需要銷售,需要進貨渠道。
當然,也需要納稅。
可商場如戰場。
商場上的激烈交鋒,不見得比戰場弱。
“發展商業,可以增加賦稅,改善國家財政,未來的大秦,需要很多錢,才能支撐起父皇稱霸九洲的野心”
既然已經嶄露頭角,趙昊便不再藏拙,他想幫始皇帝打造一個繁榮富裕的大秦帝國。
可野心如果受制于財政,那根本無法實現。
無論哪個時代,打仗打的都是錢糧。
糧食這塊,趙昊倒不用擔心,因為他有神器。
但錢財方面,怎么辦
古代王朝最常見的斂財方式,就是增加賦稅。
說白了就是朝老百姓伸手要錢。
張張嘴,增加一個稅目,還不容易
歷史上的苛捐雜稅,層出不窮,后世朝代不說,就說周厲王姬胡的飲水稅,堪稱奇葩中的奇葩。
除了吹牛不上稅,后世什么單身稅,穿鞋稅,赤腳稅,曬太陽稅,簡直將無恥寫在了歷史里。
也就是古代百姓的基數還算大,每個人壓榨一兩個錢,便能使一個帝國年入幾千萬財政,吃喝一兩年。
所謂的明君,圣君,中興之主,一個朝代能出幾個
大部分都是昏君,庸君。
指望他們去管老百姓的死活,還不如燒柱高香,求神拜佛。
始皇帝在歷史上,雖然被推崇為千古一帝,但也有個人喜好,比如始皇帝不喜歡商人,秦朝的商業就不能有效發展,所以商業稅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這在趙昊看來,其實是一大敗筆。
“你覺得開商能增加國庫收入,那父皇問你,能增加多少”
眼見趙昊沉默不語,嬴政又沉聲追問道。
“父皇看看這個。”
趙昊走到食盒面前,將食盒拿起來遞給嬴政“父皇覺得它值多少錢”
“一個食盒能值多少錢”
嬴政不以為然的都囔了一句,然后接過食盒,仔細觀看。
忽然,他勐地發現,這食盒跟自己熟知的食盒有些不一樣。
只見外面用細竹編織,做工精美,里面有一層錦布包裹,似乎錦布里面還有填充物,做保溫效果。
“這食盒應該值五十個半兩錢吧”嬴政拿不準的道。
趙昊微微一笑,點頭道“好,咱們就將食盒定價五十,那賣出一個食盒,咱們應該收多少稅呢”
“按照我大秦的商稅比例,是十二稅一,這五十半兩錢,便收取四余半兩錢”
“五十半兩錢,我們才拿四余半兩錢,他們拿大頭,這商若開了,對我們也沒什么好處,但如果將商稅提高到五稅一,三稅一,又如何”
“三稅一”
嬴政吃驚的站了起來,道“這如何使得且不說商稅能否增加國庫收入,如此壓榨商人,豈不是飲鳩止渴”
“父皇,相比農業稅的五稅一,十稅一,我大秦壓榨的到底是商人,還是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