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始皇帝在世的時候,秦朝想亂都亂不起來。
但是,不可能人人都跟始皇帝一樣英明神武。
只要繼任皇帝稍微差一點,或者松懈一點,權力就會被身邊的人竊取。
胡亥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趙高為什么能從一個小小的中車府令,變成一個權傾朝野的丞相
就是因為他發現了這個漏洞,并合理的利用了這個漏洞。
始皇帝駕崩之前,能夠留在始皇帝身邊的人,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趙高,一個是李斯。
趙高如果想阻止其他人覲見始皇帝,只要聯合李斯,就沒人可以接近始皇帝。
甚至,他們還能篡改始皇帝遺詔,擁立胡亥為秦二世。
那趙高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是皇帝的權力近乎無限,沒有人敢質疑皇帝,其次是皇帝的旨意,沒有監管部門,比如三省六部制里的門下省。
如果門下省的官吏發現皇帝旨意有問題,可以涂辦,也就是駁回,或者修改。
皇帝接不接受是另一回事,但秦朝沒有門下省,只有郎中令。
而郎中令也不能駁回,修改皇帝的旨意。
當然,丞相府可以草擬皇帝的旨意。
可當時的丞相李斯,被趙高忽悠得不清,不僅草擬皇帝旨意,甚至還修改了皇帝旨意。
這便是秦朝制度最大的漏洞。
如果秦朝有門下省,趙高和李斯篡改皇帝旨意后,得先送到門下省那里審核,確認皇帝旨意完全沒有問題,才能下發到尚書省執行。
比如賜死扶蘇,讓胡亥上位這道旨意。
很明顯,這道旨意是有問題的,送去審核,肯定不能通過。
但因為秦朝沒有審核部門,再加上沒人敢質疑皇帝命令,所以才造就了歷史上有名的悲劇。
如今趙昊面對這樣的制度漏洞,肯定要及時堵住。
就算始皇帝有意見,他也要想盡辦法,讓始皇帝同意。
否則將來的悲劇,還會上演。
當然,從內心感覺來說,他覺得始皇帝不可能不同意,畢竟完善的制度,更有利于國家。
想到這里,趙昊笑著看向李斯,不由揶揄道
“李廷尉被我父皇視為肱骨之臣,卻不了解我父皇,若改革官制,修整律法,能讓大秦江山永固,我父皇沒那么小的胸襟”
“這”
李斯遲疑了一下,有些慚愧的道“不是老夫信不過陛下,只是擔心”
“既然李廷尉相信我父皇,那李廷尉在擔心什么”
趙昊出言打斷了李斯,神情怪異的看著他
“若論朝堂之上的算計,我的確不如李廷尉,但是,在朝當官,難道就是為了整天你算計我,我算計你嗎”
面對趙昊的問題,李斯不由搖頭苦笑“在朝為官,自然是為國為民,袞袞諸公也不是只能算計,他們也有為國家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的。”
“呃”
趙昊嘴角一抽,下意識揉了揉眉心,他覺得自己和李斯之間,有很大的認知差距。
換作他以往的脾氣,肯定會怒懟李斯,但看他整理官制,修改律法,一心為公的份上,又覺得他還有搶救的機會。
于是沉默片刻,耐著性子反問道;“李廷尉認為,能在朝堂上調理陰陽,治國理政的官吏,便算得上好官嗎”
“難道不算嗎”
李斯反問趙昊。
在他看來,這樣的官吏已經算是少有的好官了。
但趙昊卻十分無語,暗道果然如此。
古人的認知果然有局限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