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只不過是秦朝最后一位丞相,在他之前,還有呂不韋,王綰這兩位丞相。
就算始皇帝對他頗為信任,但他當時的地位,官職,遠非現在能比,所以由他主持王陵建造,幾乎不可能。
現在聽嬴政說呂不韋主持的王陵建造,趙昊倒不覺得意外。
“既然驪山陵是唐舉之選的,那他為何騙皇叔公有問題”
趙昊依舊有些不解的追問道。
嬴政笑道“唐舉之曾是呂不韋的門客,朕剛即位那會兒,呂不韋大權獨攬,讓朕得不到施展,后來朕奪回大權,第一時間便驅逐了呂不韋的門客,其中就有唐舉之”
“哦,這個兒臣知道,李斯給父皇寫了諫逐客書,父皇又將他們找回來了”
“呵呵,但不包括這個唐舉之”
“明白了,唐舉之跟父皇有怨”
趙昊恍然點頭,旋即一臉鄙夷“難怪這老家伙四處編排父皇,暗中生事”
“好了,一介跳梁小丑,不提也罷”
嬴政笑著擺手,正欲轉移話題,卻聽趙昊有些不解的道“父皇不打算追究此人嗎”
“朕倒想追究此人,但此人來去無蹤,化名無數,很難查找”
“這”
趙昊無語,下意識撓了撓臉。
古代找人不比后世找人,到處都有監控。
要想在崇山峻嶺,犄角旮旯找一個人,猶如大海撈針。
這也是那些六國余孽,輕易躲過秦軍搜捕的主要原因。
眼見趙昊一時也想不出辦法,嬴政笑了笑,又道“你剛才說的瓷器,是怎么回事”
“瓷器哦,是這樣的,父皇不是要人俑陪葬嗎我看人俑都是陶做的,不利于顏色長久保存,若用瓷器,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趙昊反應過來答道。
當時他畫軍吏像的時候,還沒想到用瓷器制作人俑,后來偶然發現青瓷,便突發奇想,用瓷器代替陶器,制作兵馬俑。
想想那些唐三彩瓷人,經歷幾百上千年,依舊明亮如新。
再看看兵馬俑坑里的陶人
拋開始皇帝的個人因素,單論審美價值來說,完全不能相比。
卻見嬴政饒有興趣的追問趙昊“那你說的瓷器,究竟是何物莫非與青瓷有關”
趙昊想了想,道“說沒關系,也有點關系,但深究起來,兩個確實不是一樣的東西”
“哦那你說說,這瓷器是用什么做的”
“也是泥土,不過不是一般的泥土,而是高嶺土”
“高嶺土”
嬴政一愣,有些不解的看著趙昊“什么是高嶺土”
“這”
趙昊尷尬地撓了撓頭,道“這個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得派人去找,只要找回高嶺土,就能燒制瓷器。”
“那好朕立刻派人去找,你來安排他們”
“是,父皇。”
趙昊拱手領命。
很快便離開了嬴政書房。
其實瓷器燒制,工藝并不復雜,即使是工業發達的后世,也依然以手工燒制為主。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要會燒制陶器,就能燒制瓷器。
至于為什么這個時代沒有瓷器,只有陶器,主要還是原材料和溫度的問題。
原材料很簡單,就是趙昊說的高嶺土。
至于什么是高嶺土,其實就是觀音土。
而溫度的問題,也很好解決。
以前燒木炭不容易升溫,現在燒石碳,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