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秦宗室很好理解,就是國君的本家人。
而老世族,則是壟斷官位的世家大族。
不過,在這兩股勢力之間,還有一股很小的勢力,就是外客。
所謂的外客,也就是六國之人。
但因為他們的勢力很小,大多數時候都起不了什么作用。
而改變這一現狀的人,正是秦孝公。
是秦孝公招來了商鞅等人,主持商鞅變法,改變了秦國。
變法的重要一條就是廢除貴族世襲的特權,主張軍功獎勵。
這一條嚴重打擊了嬴秦宗室和老世族,讓他們無法靠血統獲得利益,為六國人才入秦做好了鋪墊。
直到商鞅被陷害致死,秦國才形成嬴秦宗室,老世族,外客,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正是因為三足鼎立的局面,秦國才開始蒸蒸日上,隱隱有東出的希望。
可是,好景不長。
到了秦昭襄王時期,因為秦昭襄王年幼,其母宣太后把持朝政,重用外戚,致使秦國大權旁落,形成了第四股勢力。
雖然晚年的秦昭襄王,收回了這股權力,但外戚干政的傳統卻沒有斷絕。
嬴政剛剛即位的時候,正是因為趙姬的干政,呂不韋的大權獨攬,才寸步難行。
不過,這時候的秦國宗室,已經不是秦昭襄末期,絕對占有的宗室了。
特別是華陽太后宮變,嫪毒叛亂,都發生在咸陽都城,讓人很難不懷疑他們。
所以外戚,老世族,外客,包括嬴政在內的勢力,都在聯合打壓宗室。
直到秦二世胡亥登位,屠殺嬴政子女,宗室才徹底退出秦國朝堂。
那么,宗室退出秦國朝堂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其實在秦出公時期,就已經印證了宗室的好壞。
當時,秦出公母親干政,魏將吳起領五萬魏武卒大破秦國五十萬大軍,就在秦國瀕臨滅亡的危險時刻,是宗室率領宗室力量,趕走了秦出公母子,迎立秦獻公穩住局面。
這才有之后的秦國奮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諸侯。
由此可見,宗室退出朝堂,并非是一件好事。
雖然秦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宗室貧乏,后繼無人,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商鞅消滅了貴族,歷代秦王為了加強王權,都自主消弱宗室。
有的甚至不管宗室的死活,以至于秦末天下大亂,連個帶頭復秦的宗室都沒有。
別人六國覆滅,都有六國余孽造反。
或許是基于秦朝的教訓,后世朝代基本都會大封子孫后代,以免走上秦朝的悲劇。
當然,也不是說重用宗室就能阻止亡國。
只是棄用宗室,并非一個明智的選擇。
“皇叔說要幫我成就一番功業,能具體點嗎”
趙昊從沉吟中回過神來,意味深長地問道。
嬴倡笑了笑,搖頭道“這個不急,等公子坐上那個位置,自會有我們的用武之地。”
現在是嬴政當位,就算他們有幫趙昊的野心,也只能在暗中幫襯,否則被嬴政發現,肯定沒好果子吃。
不過,趙昊聽到嬴倡說那個位置,臉色頓時拉了下來,可就在這時,門外再次傳來一道通稟聲“啟稟公子,城中突發大火,似有刺客作亂”
“嗯”
趙昊一愣,下意識看向嬴倡。
嬴倡也是愣在當場,反應了幾個呼吸才回過神來,朝趙昊拱手“公子寬心,老臣這就去處理”
說完,正欲轉身離去。
卻聽趙昊突然叫住了他“皇叔稍等,我跟你一起去”
“公子不可”
嬴倡心亂如麻,連忙想要阻止趙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