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忠賢一行人有可能兇多吉少。
畢竟沙漠兇險超乎想象。
其實,趙昊最后一次收到忠賢來信的時候,忠賢就描述了他們當時的處境,好像是剛剛經歷了一場沙暴,他們一千多人的使團,最后剩下不到三百人。
而沙漠,想要困住一兩千人,實在是太簡單了。
這還僅僅只是開始罷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此次出行的正使,也是使團中年齡最大的人,烏氏倮居然奇跡般的活了下來。
而且因為死了很多人的緣故,不少寂寂無名的使團成員,還得以升了官。
此次處使西域的主要目的,出了替大秦開辟絲綢之路以外,還有就是繪制通往西域的地圖。
不管結果如何,他們現在是用命給大秦趟出一條安全之路。
所有踩過的地方,安全的,不安全的,都會被人記錄下來。
在經過大宛國之前,在匈奴以北的草原上,使團還經歷過一些部落。
不過,大秦滅六國的威勢雖然短時間傳不到地中海和中東地區,但隨著商人的不斷傳播,還是能夠影響部分西域國家的。
這個時候的大秦使團,也正好經過第一個西域國家,大宛。
大宛地處帕米爾高原附近,人種已經和匈奴人有所不同了。
所謂東方曰夷,南方曰蠻,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事實上,戎狄蠻夷與華夏的交織,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
包括人種相貌,也是基本一致的。
但大宛不同,大宛人種主要是甌羅巴人種,也就是白人種。
烏氏倮早有準備,事實上在大秦統一六國之前,中原王朝就已經有大宛的一些記錄。
但是,忠賢,大虎,二虎幾個,對大宛的風土人情,還是挺驚奇的。
而在抵達大宛之后,他們受到了當時的大宛王金罕,熱烈的接待。
大宛距離匈奴雖然不是很遠,但距離中原卻非常遠,對于大秦,金罕了解得并不多。
但金罕知道大月氏,知道東胡,知道匈奴,這些都離大宛不是很遠。
東胡甚至在百年前還劫掠過大宛。
大宛打不過東胡,和大月氏結盟才免遭欺負。
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大宛一直活在東胡的陰影里。
直到前不久傳來的東胡被匈奴所滅的消息,才驚醒了剛剛繼位不久的金罕,原來匈奴才是最厲害的。
出于害怕匈奴的原因,金罕一方面派人向匈奴表示臣服,一方面也在準備防守。
但冒頓并不接受大宛的臣服。
畢竟冒頓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大宛的戰馬很好,與草原馬根本不是一個品種。
冒頓打算把草原清理干凈后,直接將大宛拿下,稱為匈奴的跑馬場。
這幾天,因為冒頓拒絕大宛臣服,金罕嚇得好幾天都睡不著覺。
結果,因為打不過匈奴,他索性來了個及時行樂,不管不顧。
而正因為他的不管不顧,大宛國內民不聊生,導致他的弟弟毋紫,心生不滿,直接組建起義軍反對他。
此時,大宛正規軍和起義軍正在距離大宛王城五十里的犀水對峙。
大秦使團居然來了。
相比于匈奴,金罕對這個神秘的東方大國,一直抱有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