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經常來,后來不常來了”
“為什么”
“因為閻樂那狗東西霸占了楚南閣”
“哦”
趙昊眼睛微微瞇起,沉聲道“閻樂霸占了楚南閣”
“是的,閻樂現在是衛尉府的二衛士令,統領諸宮門衛兵”
“原來如此。”
趙昊恍然點頭,而后看了眼門外,道“這段時間,你們除了伺候我,別的什么都不做,就在東胡宮待著”
“那地道”
“找個隱秘的地方,即可展開你們的工作,別讓人發現了”
“公子放心,我們都是老手了”
“嗯,你們辦事,我放心。”
趙昊頗為認可的含笑點頭,隨即徑自走向自己寢殿,倒頭就睡。
與此同時,趙高和李斯還在商量勘驗始皇帝尸體之事。
因為秦國的法律規定,皇帝駕崩,必須由廷尉府親自勘驗,等驗明正身之后,才能舉行國喪。
而負責勘驗始皇帝尸體的事,自然落到了李斯和姚賈身上。
但因為始皇帝駕崩的消息還沒有公之于眾,李斯要負責落實這個消息,并傳達給眾臣。
所以,勘驗的任務,就落到了姚賈身上。
好在李斯之前就跟姚賈通過氣,姚賈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就如此,李斯以內閣大臣的名義,召集始皇帝行營的相關人等,以及三公九卿,諸位大臣,在甘泉宮舉行正式朝會。
旬日之間,先是御史大夫馮劫與相關重臣抵達甘泉宮,后是留守在咸陽的軍方重要人物,紛紛趕來。
此時,甘泉宮大殿,一片肅然。
李斯先是以內閣大臣的身份,對此次朝會的目的,做了個詳盡的介紹,然后又當著眾臣的面詢問楊端和、王翦,夏無且三人,始皇帝的情況。
楊端和自然不敢再繼續隱瞞,便一五一十的將始皇帝遇刺的諸多細節,同眾臣稟報。
而王翦和夏無且,則進一步確認了這個事實。
“南海大局剛定,陛下便跟使者返回咸陽,不料途中遭遇刺客,受了重傷,再加上舊病還未痊愈,才導致傷病惡化,不幸離逝”
王翦涕淚噓唏的說道“至于秘不發喪的原因,是公子昊出于南海大局剛定,怕另生事端,才會同隨行眾臣實施的”
話音落下,夏無且作為第一施救者,當即稟報了當日詳情。
而楊端和等隨行眾臣,將尉也稟報了眼見實情。
最后由史官完整的記錄了下來。
朝會完畢,眾臣震驚、旁皇,不可置信的同時,李斯又讓姚賈帶領廷尉府官吏,前往甘泉宮寢殿進行皇帝尸身勘驗。
而他自己則召集馮劫,頓弱,馮去疾,王翦,夏無且等商議始皇帝國喪事宜。
“諸位大臣,皇帝駕崩之事,來得突然,三公九卿并未全部趕到,以老夫之見,當立即下書召齊三公九卿,共同商議皇帝國喪之事。”
李斯環顧眾人,鄭重其事地說道。
“李廷尉多此一舉也”
馮劫率先站出來奮然道“以大秦國法,先皇駕崩未立太子,當以領政大臣為先,這樣才能定下決策,通曉朝野”
“再說,陛下臨終之前,已經確認了臨時內閣處理朝政的合法地位,臨時內閣也有權決定是否發喪,何需驚天動地的弄來一班大臣商議”
“馮公此言差矣”
李斯怒色道“陛下乃古今未有之帝王,今猝然離世,又未確立太子,正是國疑之時,三公九卿來甘泉宮,一則去疑,二則商議新任國君人選,難道這也算多此一舉”
“嗯,在下倒是贊同李廷尉之言,馮公啊,皇帝待吾等恩重如山,帝國也是我們與皇帝共同努力的結晶,豈能草草決斷”頓弱罕見的認同了李斯。
李斯微微一詫,旋即恢復神色,將目光落在王翦身上,淡淡道“老將軍以為如何”
“廷尉之言有理,御史大夫之言也沒問題,老夫在南海待的時間太久了,不清楚朝堂之事,一切當以諸位大臣決斷”
王翦模凌兩可的搖了搖頭,然后無限感慨地道“老夫在回來的路上,已經向陛下請辭了,以后會回到故鄉頻陽,安度晚年,朝中之事,老夫不會過問”
說著,緩緩從座位上站起來,當著眾人的面,佝僂著身體,一步一步的離開了甘泉宮。
眾臣見狀,面面相覷,卻沒人上前阻止王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