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趙昊這話的意思,廢左右丞相之位,是肯定要施行的,想必趙昊早就跟嬴政商量過了,他們就算想要反對,也是不可能的,只能提一些建議。
沉默了片刻,張良率先開口道:“誠如太子所言,廢左右丞相之位,權歸六部,確實能讓朝廷運轉更順暢,但.”
說到這里,頓了頓,又看了眼蕭何,道:“無論是《三省六部》制,還是《三公九卿》制,其核心宗旨,都是為了集權求治,如果將權力都歸分六部,容易造成皇權旁落的風險。”
“這個簡單。”
趙昊聽完張良的擔憂,笑著說道:“之前不是已經運轉過一段時間的內閣嗎?那就讓內閣凌駕于六部之上,六部對內閣負責,內閣對皇帝負責,這樣就能避免子房說的皇權旁落。”
“哦對了。”
說著,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補充道:“除了六部之位,以前的御史大夫府,改為都察院。凡都察院各級監御史,為耳目風紀,大事奏裁,小事立斷。”
“這”
縱使自己想要當丞相的愿望破滅了,但聽到趙昊這番話,蕭何也是不禁怦然心動。
要知道,雖然李斯當初以始皇帝的名義組建的那個內閣,幾乎對李斯并沒有什么影響,畢竟李斯本身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但對其他人而言,內閣可是一個令人憧憬的部門。
如果按照《三省六部》制的模式去管理大秦,在增大權力的六部重臣面前,內閣大臣無意是凌駕于他們之上的。
當然,按照趙昊的設想,內閣也不會像李斯組建的內閣那樣,具有實際權力。
說得簡單點就是,內閣變成了它真正意義上的樣子,成為了皇帝的私人幕僚,只協助皇帝批閱奏折而已。
真正的決策者,只是皇帝,或者監國太子。
可即使是這樣,能進入內閣,也是無比榮幸的事情。
忽然間,公子良突然插話道:“昊弟,若像你這樣改革,那是不是說,內閣應該設在父皇身邊?”
“當然!”
趙昊會心點頭。
蕭何、張良聞言,互相對視,心中不禁有些吃驚。
內閣設在陛下身邊,也就意味著,無法脫離皇帝的掌控,意味著在皇權之下,縱使增強了六部的權力,六部也無法脫離皇權的掌控。
因為掌控六部的是內閣,內閣無法脫離皇權。
“原來,這是太子為陛下設的坑啊.”
張良、蕭何二人總算明白了趙昊的用意。
他這個太子,也想當甩手掌柜,將權力分攤下去,最終由皇帝去統籌全局。
眼見三人都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趙昊又笑著點了點頭,道:“三日后的朝會,就交給你們了,我先出去轉轉.”
“不是昊弟,這些奏折”公子良見趙昊說走就走,連忙朝他提醒。
趙昊腳步一頓,眨著眼睛道:“等新內閣建立起來,讓內閣的人處理吧”
“啊?這”
公子良一臉懵逼,不由道:“可父皇說的是,讓你好好學習處理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