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的大朝會,在上林苑如期而至。
這是大秦自立國以來,第一次在露天場所開大朝會。
眾臣不僅新奇,又古怪。
此時,在禁衛軍提前布置的大朝會場地內,人頭攢動,趙昊獨樹一幟的站在前方高臺的一側。
他是大秦太子,肯定跟臣子站的位置不一樣。
嬴政還沒有出場,場內的眾臣就已經開始議論紛紛了。
他們都知道這次大朝會的主要目的。
按照大秦以往的傳統,太子登位是需要在群臣面前宣示國策政見的。
雖然胡亥當初也曾以太子的身份主持過朝會,但胡亥宣示國策政見的機會卻被李斯剝奪了。
究其原因,是當時的領政大臣李斯,壓根就看不起胡亥,不想讓他在群臣面前出丑。
而現在的趙昊卻不同,即使現在依舊由始皇帝主持朝會,群臣也希望趙昊能宣示國策政見。
畢竟這位力挽狂瀾的大秦太子,在他們心中,有著不亞于始皇帝多少的威望。
站了大概半柱香的世界,嬴政才姍姍來遲。
在文武百官行禮之后,嬴政開始了屬于個的演講時刻。
幾乎每次大朝會,都是這樣的流程,眾臣們見怪不怪。
當然,除了以前總要說的那些場面話,嬴政也對這次的叛亂做了一個總結。
盡管在場的大部分臣子都心知肚明,但有些事不說出來,總有人會心懷忐忑,不能安安心心的繼續工作。
可是,當嬴政命人念出自己的《罪己詔》時,不僅文武百官驚駭得說不出話來,就連站在嬴政不遠處的趙昊,都滿臉懵逼的看著嬴政。
要知道,歷史上最有名的《罪己詔》,莫過于漢武帝的《輪臺罪己詔》。
這倒不是說,漢武帝是第一個發布《罪己詔》的君主。
其實早在大禹時期,就已經有《罪己詔》的雛形了,后來的商朝,周朝君主,也同樣發布過類似《罪己詔》的詔書。
但為什么漢武帝的《罪己詔》最有名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從當時的那種情況來看,那是一個順應時代變化之舉。
漢武帝自己非常清楚,在經歷了像巫蠱之禍那樣的大變動后,必須要給天下人一個交待。
而在當時的視野之內,漢朝已經將該拿下的地方都拿下了,尤其是匈奴和西域的問題,有了一個滿意的結果。
這就好比現在的大秦,同樣拿下了南海與匈奴,解決了外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但同樣的是,當時的百姓在漢朝的多次對外戰爭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能再折騰他們了。
始皇帝之所以頒布自己的《罪己詔》,也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