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祥又說“這人啦,兩口子喜歡晚辦事,玉米卻喜歡午辦事。辰時兩三刻鐘,到巳時兩三刻鐘,是玉米最愿洞房的時候。想要多打糧食,就該這個時候來給玉米做媒。婚期不長,只有七八天時間,錯過了黃道吉日,玉米可就生不出娃來。”
九個小學生,茫然望著朱老師,他們聽得半懂不懂。
朱國祥自制了二十個取粉器,用竹竿、木板和麻布口袋做成。他先示范如何取粉,再把取粉器分給眾人,手把手的督促教導起來。
待佃戶們取完這塊地的花粉,朱國祥又開始授課“這些是花粉,這些是粉囊,這些是穎殼。我們給玉米做媒,只要花粉,不要別的東西。篩子拿來,把花粉篩出,去除多余雜物。”
佃戶們學得極為認真,這關乎他們今后的溫飽。
篩完花粉,朱國祥又拿出自制授粉器。
這玩意兒用竹筒做的,開了幾個小孔,通過抖動將花粉撒出去。授粉之時,花絲也要剪去一部分,朱國祥一邊授粉一邊說“陰雨天不好做媒的,你們平時去做客,也不會在下雨天出門嘛。玉米授粉,該選個好天氣明媒正娶。”
等佃戶們都學會了,再去另一小塊地,重復剛才的所有流程。
直到確認佃戶完全掌握,朱國祥才留下取粉器、授粉器,叮囑道“記住,婚期只有七八天,每天午過來給玉米做媒,最好是在辰時兩刻到巳時兩刻”
“俺記住了”佃戶們紛紛喊道。
朱國祥笑著說“你們忙吧,不用送我下山。”
曾大作為佃戶代表,還是把朱國祥送下山去,他已經自命為朱相公的大弟子。
回到村塾,學生們被放回家,下午還得來繼續課。
白祧跟幾個堂兄弟,蹦蹦跳跳離開學校,回去向祖父匯報午的課程。
白宗望問道“今天學了什么”
白祧回答說“先生帶俺們山,去給玉米做媒。”
“做媒”白宗望有些迷糊。
白祧解釋道“就是玉米要結婚了,俺們要給玉米做媒婆。”
老白員外似乎聽懂了。
他把孫子打發走,叫來管家之子陸安,吩咐道“這幾日,你不用做別的事情,到山去看佃戶怎么伺候玉米。”
“是”
陸安一直在跟著朱國祥學種地,已經快成為種稻專家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就到水稻收割時節。
全村都忙碌起來,喜悅中又帶著忐忑。因為秋收來臨,意味著秋糧也該交了。
夏秋兩季的正賦,其實并不算多,大概10而已按田等計算,農民完全負擔得起。
真正怕的是苛捐雜稅,總伴著糧賦一起征,雜稅往往是正稅的好幾倍
如今的大宋,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河湟地區拓土千里,西夏一直被壓著打,遼國也漸漸日薄西山。朝堂大臣,高唱贊歌,都說大宋進入了太平盛世。
既然大宋如此輝煌,官家也該享受享受。
今年,宮里新建成保和殿,房屋共有七十五間,修得那叫一個富麗堂皇。各種經史子集,都被搬去保和殿收藏,宋徽宗又在全國搜羅文玩字畫,總得把那么多新房子給塞滿不是
保和殿不算什么,今年還落成了新的延福宮。
面積也不大,比原有皇宮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