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和紅薯都是佃戶種的,只需給朱家父子交租子。朱銘想要帶走,必須拿出相應錢糧,順便還得給佃戶留些種子。
到了白村,得知紅薯即將收獲,老白員外親自帶領家仆幫忙。
一顆顆紅薯挖出來,白宗望問道“這東西怎么吃跟芋頭一樣嗎”
朱銘說道“可以切幾塊,跟粥一直煮,最好能放些玉米粉。也可以烤著吃,還能曬成紅薯干。”
白宗望笑道“說到玉米,俺在面粉里放了玉米粉,和在一起蒸炊餅,別有一番滋味。”
“還有別的吃法,嫩玉米煮著吃烤著吃都不錯。”朱銘說道。
“那要等明年。”
白宗望彎腰撿起一顆紅薯,扒干凈泥土仔細查看,感覺就是外形不同的芋頭。
不管怎樣,這玩意兒能飽腹,而且產量似乎很高。
一筐筐紅薯抬下山,堆放在沈有容家的屋檐下。給佃戶們留了幾十斤,白宗望也買走幾十斤,剩下的全部要搬回大明村。
“沈娘準備什么時候過去”朱銘問沈有容。
沈有容說“就這兩天吧。”
嚴大婆看著自家院落“住了幾十年,還真舍不得搬家。”
朱銘安慰道“便搬過去了,也隨時能回來看看。”
“年紀大啰,出趟門不容易。”嚴大婆走到門口,伸手撫摸門框,似乎在回憶往事。
她家的田產,連同父子倆的田產,已全部賣給了老白員外。
搬肯定得搬,留在這里干啥
就是人生地不熟的,對今后的生活有些憂慮。
朱銘租了白家的客船,一筐筐紅薯搬去。左鄰右舍也來幫忙,帶書籍、鍋碗、被服、農具之類。
嚴大婆牽著孫兒,一步三回頭,仿佛生離死別。
沈有容卻有些期待,她一顆心都放在朱國祥身,有丈夫的地方才是家。
“大哥,新家是什么樣子”白祺仰著腦袋問。
“新家在山,那里也有孩童,你能交新朋友,”朱銘又對沈娘子說,“那邊也有年輕婦人,孟秀才家的娘子,跟沈娘的年齡差不多。”
沈有容笑道“俺認得她,一個村里長大的,去了那邊正好作伴。”
許多村民自發前來送行,朱國祥教他們種地,而朱銘又殺退賊人,父子倆在這里都有極高威望。
竹篙撐起,船兒離岸,漸行漸遠。
白大郎不知何時跑來,在岸邊招手呼喊“俺三弟過年要回家,大郎也過來坐坐”
“一定,到時候來吃酒”朱銘朗聲笑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