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泓非常敏銳的覺察到商機
朱銘倒出茶葉,給鄭泓也泡了一碗。
待茶水稍涼,鄭泓猛喝一口,心頭大呼當。他更喜歡喝團茶,雖然澀味更重,但有香料壓著,甘甜醇厚滑膩爽口,比這破炒茶要有滋味得多
鄭胖子心想,俺果然不是君子,喝不慣君子之茶。
“如何”朱銘笑問。
鄭泓立即贊嘆“真是好茶”
朱銘又問“怎個好法”
鄭泓憋了半天,說道“便如山長和陳先生說得那般好。”
“哈哈哈哈”
眾人聞言,頓時大笑。
陳淵簡單概括說“團茶的滋味過于駁雜,猶如世間五色迷目,反而失了茶之真味。這炒茶有一點最好,雜味皆去,本味常留。”
鄭泓不禁問道“大明村還有多少這種茶”
不等老爸開口,朱銘就搶先說道“此茶制作不易,產量極少,價錢也貴。”
鄭泓忙說“價錢好談,先來兩百斤”
朱國祥道“不一定能出那么多,既然鄭家愿意購買,我回去讓茶工趕制一些。價錢嘛,也不占鄭家的便宜,分等級與團茶相當便可。”
這特么是真黑
團茶制作工序極為復雜,耗費的時間也久,選用茶芽也更為嚴苛。一斤團茶的生產成本,至少能搞出五六斤炒茶,朱國祥居然把價錢定得一樣。
特別是那些晚春“老葉子”,連制作三等團茶都沒資格,只能做成底層百姓喝的散茶。但制成炒茶卻無所謂,口感差一些而已,可以比價低等團茶出售。
這玩意兒要是炒作得好,簡直屬于暴利生意。
鄭泓又說“俺家若是買了這君子茶,能否把各位先生剛才說的話寫下來”
“自然可以。”閔文蔚微笑道。
閔文蔚如此積極,明擺著想要揚名。一旦炒茶暢銷,他的名氣也能隨之傳播,讓無數人知道他是懂得品茶的真君子。
朱銘把白勝叫來,讓他回屋取筆墨紙硯。
閔文蔚率先提筆,寫下自己對炒茶的評語。
接著又傳給陳淵,陳淵提筆笑言“如此好茶,我輩不能專美,須得讓更多人吃到。”
最后,紙筆傳到朱銘手中。
朱銘只寫了兩個字散茶。
鄭泓看得眼前一亮,已經知道是什么意思。
團茶必須走茶馬司,售價的兩成要被抽走,這個抽成叫做“茶息”,也即茶葉出廠就被抽稅20。
拿去外地銷售,一路還有關卡,過一道關卡收一次稅。若在本地銷售,除了要交店鋪稅之外,還得再交一筆買撲錢。
而散茶,是允許不經茶馬司而自銷的。雖然只能在本地銷售,且有額度限制,但操作空間非常大,相關的買撲錢也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