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得祥離開洋州,過興元府時,又小撈了一筆。
這次他沒敢亂來,轉運使是蔡京的人,隨便收點禮物就走了。
提學使陸榮已收到消息,高高興興提酒訪友,見面就笑道“我讓朱成功裝病,他卻辦得更妥帖,以科舉為由辭辟,做事堂堂正正令人叫絕。”
他拜訪的朋友叫高景山,官職是利州路運判。
轉運司的一二把手,都不怎么管具體事務,真正累死累活做事的,卻是三把手轉運判官。
金國也有個統兵大將叫高景山,但那出自渤海高氏。
眼前這高景山卻是山東高氏,還有個弟弟叫高景云,如今正在朝廷做郎官。
如果歷史沒有大的改變,今后朱銘造反之時,肯定跟這高景山“打交道”。此君將升遷為成都府路轉運副使、轉運使,一直到靖康年間都在成都做官。
“你倒是有個好門生。”高景山頗為羨慕。
陸榮笑道“只能算半個門生,我與朱成功更像忘年交。”
高景山讓仆人弄來些下酒菜,幾杯酒下肚,便憂慮道“明年恐怕要對西夏用兵了。”
“你怎知道”陸榮笑容一滯。
高景山說“剛剛接到朝廷公文,今年利州路的捐派又要漲。去年剛漲過,今年還要漲,實在太過反常,定是朝廷在籌措軍糧。”
“也不一定吧。”陸榮說道。
高景山低聲說道“今年的夏秋二糧,不全是運去京城,而是拿出一半運到西北。”
陸榮會意,沉聲道“那定是要打大仗了。”
開疆拓土是大功,,蔡京、童貫二人,謀劃攻略西夏已六年,,一直在打造兵甲,一直在儲存錢糧。
未來三四年內,朱銘在漢中造反都屬于找死。大宋最精銳的部隊,全部云集于西北,兵精糧足將廣,隨時可以殺到漢中平亂。
這個時候揭竿而起,等于是在給西夏擋槍,逼迫朝廷把征討西夏的大軍拉回來。
高景山憂慮道“如今錢糧充足,猛將如云,克復西夏還是有希望的。就怕主帥胡亂指揮,平白葬送了大好局面。”
陸榮嘆息道“統兵主帥,肯定是那童貫”
“唉,閹人誤國,只求他能少誤一些。”高景山連連搖頭。
陸榮和高景山都沒料到,這次征討西夏會打成拉鋸消耗戰。
大宋這邊年年儲存糧餉,前線士兵居然在挨餓,西夏得到消息主動進攻,宋朝沒做好全盤準備就提前發動。稀里糊涂打了幾年爛仗,最后打得兩國一起缺糧,幸好是西夏先撐不住,議和稱臣給足宋徽宗面子。
兩人聊了一番軍事,陸榮帶著酒意回家。
第二天,他騎馬去提學司班,翻出近幾年的全國進士范文,又找出利州路解試優秀范文。
陸榮讓提學司的文吏,把這些范文都謄抄一份,然后叫來親隨說“給朱成功送去,入讀太學不知要等到何時,他既然想參加科舉,一定要做好準備。明年考不進士,也能積累經驗,再過三年或可金榜題名。”
不但送去科舉范文,還送了一套三經新義。
雖然朱銘的兼經是周易,不考詩經、尚書和周禮,但三經新義也可作為參考。蔡京以新法繼承者自居,極力推廣三經新義,引用里面的注解,可以大大提高進士中獎率。
至于王安石的字說,類似北宋版官方字典。
這玩意兒已經被讀書人厭棄,蔡京強行推廣都推不動。書中大量引用佛教、道教思想不說,注解文字時也多穿鑿附會,反正編撰得非常不嚴謹。
幾日之后,朱銘收到陸提學送來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