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東京城,依舊以“某某坊”來確定位置,但里坊制實際已經取消,官方文書都是記載“某某廂”。
朱銘承包的官炭場,位于城南左軍廂。
以前這里是有軍營的,現在只剩下民房,禁軍士兵跟老百姓沒啥兩樣。
城南左軍廂這個片區,本地加外來人口,估計在三萬人以,他們就是朱銘的主要客戶。
朱院長即將抵達京城時,朱銘的店鋪開業了。
太學生們也搬到城南校區,距離“探花煤行”僅十分鐘距離。
今天正好是節假日,陳東、朱松、勾龍如淵等太學生,攏共好幾十人前來捧場雖然他們也沒啥可買的。
只見正門掛著一塊牌匾探花煤行。
外面有幾副招子,寫著“蜂窩煤球,便宜耐燒”、“兼售各色煤爐”等字樣。
大清早的,已有購煤百姓開始排隊。
這并非朱銘在搞促銷活動,而是石炭司整頓市場,又拍賣完諸多官辦店鋪,與東京炭行達成口頭協議,今天所有煤炭鋪子一起降價。
內城區,煤炭統一價每斤7文。
外城區,煤炭統一價每斤6文。
城外及郊區,統一價每斤5文。
百姓在哪里買煤炭,官府和炭行管不著。但如果是店鋪配送,不得超出經營范圍,否則將被官府和炭行聯手打壓。
也就是說,朱銘如果送貨到家,只能在城南左軍廂內配送。
“招牌寫的是甚”
“探花煤行,官店改私店,聽說是探花郎買撲了。”
“咦,蜂窩煤球又是啥”
“哪有蜂窩煤球”
“招子寫著的。”
“”
購煤百姓,一邊等候,一邊聊天。
煤炭在東京屬于絕對賣方市場,全靠官府和炭行維持商業秩序。對于升斗小民而言,能降價他們就笑開花了,硬要賣高價也只能咬牙買下。
如今還算好的,就算只買一斤,店鋪也不得拒售。
換成幾十年前,最少得買一秤15斤。
門板從內卸下一塊,兩個伙計走出,把門板全部拆完。
一只只煤爐,一塊塊煤球,被搬到門口擺放整齊。
朱銘騎著馬兒過來,白崇彥和閔子順,也乘坐驢車前來捧場。
白勝抱著一塊木板,石彪手里拿著錘子和爆竹。
噼里啪啦一陣爆竹聲響,朱銘吩咐道“把木板釘”
木板寫了首詩,朱銘的書法水平有限,于是免費請陳淵執筆。
白勝將木板釘在門口墻壁,陳東念道“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朱松拍手贊嘆“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好詩,好句,不愧是朱先生的手筆”
老百姓可不管那許多,一股腦兒往前面擠。
他們是來買散煤的,大都直接買一秤,有的干脆買兩三秤,生怕哪天又漲價了。
“買炭一秤,承惠七十五文”
伙計稱炭完畢,扯開嗓子大喊,掌柜的開始收錢登記。
煤炭鋪的掌柜與伙計,皆在本廂招聘,而且通過中介簽署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