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公連忙附和“撤撤撤,太守是對的,不可逾了禮制。再去烹飪些肉食,記得別放辛物。”
“不必了,”朱銘說道,“吃的若是不夠,端些來腌菜即可。”
曹元歸、王畋、耿鼎臣三位縣官,悄悄的互相使眼色,他們都已經明白,朱知州此刻在立規矩。
如此強硬態度,而且句句在理,不容任何人反對,今后的日子必不好過啊。
就拿祭祀來說,事情可大可小。
小到可以一笑而過,大到可以丟職罷官
如果朱銘想要搞事兒,一封彈劾奏疏,就能讓他們丟官。比如,彈劾他們祭祀前不洗澡,這他媽怎么自證清白
這頓飯吃得很不愉快,劉太公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得罪了知州。
用餐完畢,朱銘又來一句“今日食物,作價幾何,都記在祭祀用錢。接下來幾日,人夫、豬羊、竹木、柴炭、豆麻、灰草等物,一筆一筆要記得清清楚楚此次祭祀所耗錢財,我查賬之后,會立一個規矩,作為今后祭祀的定制。”
曹元歸暗自嘆氣,拱手說“是”
“眾人歇息兩刻,再隨我進山劃界,”朱銘吩咐道,“再找幾個石匠,不但要打造禁區界碑,我還要立一塊祭堯不擾民碑。今后但有違反者,任何人等,皆可去州衙告狀”
三位縣官,快要瘋了。
他們已經決定配合知州“仁政愛民”,但他們所理解的仁政,似乎跟知州的仁政有點不一樣。
下午,朱銘帶人進山。
朝廷確定堯帝的陵寢在此,但具體埋在哪里肯定沒法說。于是選了處風水好的所在,建了祭壇和廟宇,作為春秋祭祀場所。山中百姓,只留了五戶,輪流為廟宇香祭掃。
朱銘指著廟宇,下令道“以此為中心,丈量土地,方圓一里圈為禁區。”
曹元歸忍不住說“方圓一里是否太小”
朱銘說道“圣賢與道合一,廣有宇宙天地,帝堯怎在乎陵寢大小人民敬堯,存乎一心,意誠則靈。”
三位縣官不敢辯駁,只得讓吏員們照做。
朱銘又說“劃定禁區之后,四方埋下界碑。界碑之外,可以樵采畜牧,不得干涉百姓生活。”
當晚,朱銘就在山下村落休息。
依舊是劉太公作陪款待,酒水不敢再端來,辛辣之物也不敢再放。
但肉食備足了,好歹不能讓知州再吃腌菜。
按照先秦古禮,齋戒不禁肉食。
相反還鼓勵吃肉,因為吃肉能養精神,可以更好的跟神明溝通。
不讓吃辛,是怕韭菜、蒜味太重,口臭會冒犯到神靈。沐浴更衣的道理也一樣,得講究個人衛生,否則就是對神靈不敬。
第二天,各村的役丁早早趕來。
他們自帶干糧和工具,進山修繕祭壇,清除樹木雜草。這屬于服役,沒有工錢,吃住都得自己想辦法。
第三天,全縣有頭有臉的人物,陸陸續續趕來,他們是來陪知州祭祀的。
等所有人都到齊了,朱銘卻不進山。
李寶拿出小本本遞,朱銘接過來看了看,順手扔給曹元歸“既然交了免役錢,怎又要出役丁”
曹元歸嚇得雙腿發軟,隨即咬牙切齒道“那些胥吏,簡直無法無天了太守放心,等祭祀結束,下官定然嚴查不饒”
朱銘掃視陪同祭祀的鄉紳,朗聲道“既然本縣士紳耆老皆在,便在這里說清楚,也為今后祭祀堯陵定下規矩”
感謝發溫寶寶的盟主打賞,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