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還有鄉下地主,主動投獻土地為廟田,穿道衣也變成修行者,以此對抗官府的苛捐雜稅。
此時已經天黑,香客皆已離開,朱銘下令道“鄧春,你帶人搜身。張鏜,你帶人搜查道觀”
搜身自然搜不出啥,但道觀里肯定“藏”著東西。
不多時,張鏜就舉著火把出來“相公,搜到幾部妖經”
“全部帶走”朱銘大怒。
李公作驚恐大呼“太守且慢,定是有人栽贓陷害,俺都沒見過妖經,哪里會藏在觀里”
朱銘質問道“就算妖經是有人栽贓,但你勾結賊寇,霸占周邊良民土地,還抗拒官府不愿納稅,這也是別人栽贓的嗎莫要再狡辯,去了州院好生交代罪行吧”
一時間,哭喊聲震天,道士們涕泗橫流,再無半點修行者的風范。
朱銘又是抓捕盜賊,又是查抄道觀,除了立威之外,也是想多弄點錢糧。
鄄城這邊,李家的門生故吏遍布,胥吏勾結起來,故意不征足今年的秋糧,以此逼迫朱銘妥協就范。朱銘不可能憑空變出錢財,只得弄點外快,把秋糧的缺額給補。
至于收回的土地,還得想辦法分給佃戶,原主還在的予以歸還。
絕對不能變成官田,否則遺害更深。
官田也叫做官莊,派遣吏員做莊監,橫征暴斂起來,能逼得佃戶全部逃跑。
鑒于這種情況,朝廷也改變策略,把官田都承包給大地主,再讓大地主去招募佃戶耕種。北宋末年已有這種政策,到了南宋變得極為普遍。但讓大地主做轉包人,只比吏員直接管理好一丟丟,也就避免佃戶大規模逃亡而已。
瓠河鎮那邊分到土地的佃戶,還有這邊分到土地的佃戶,朱銘會承諾三年之內免稅。
但實行起來,只能免去正賦和地里腳錢,吏員會變著法的征收苛捐雜稅。
朱銘只能做到這種地步,至少保證獲得土地的佃戶,變成主戶之后三年內不破產。
三年之后,他肯定不在濮州了,老百姓就自求多福吧。
當晚在道觀住下,弓手們拿到賞錢,一個個興奮莫名,翌日帶著大量錢財返回城里。
白勝、張鏜和石元公留下來,負責把沒收的土地分給佃戶,誰在耕種就分給誰。全部給予田契,而且田產過戶的免收手續費。這得鄄城知縣配合,朱銘要親自去縣衙一趟。
姚廣恕搞明白經過,對此沒啥反應。
王老志早就得罪了蔡京,黃庭觀那些道士,都是王老志的徒子徒孫,吃了苦頭全都活該。
一張張田契發放下去,而且特別注明三年免稅,瓠河鎮那邊的農民也補發手續。
張家被道觀侵占的田產,全部予以歸還。
一時間,太守的威名傳遍全縣,濮州士子更是爭相寫文章贊譽。
朱勝非看著州衙門口貼出的告示,喃喃自語道“此等能吏,今后必為一代名臣。”
告示內容很簡單,勒令濮州四縣的知縣、縣令,著手清查各自轄區內的道觀、寺廟。若有妖人,立即捉拿,順便清理廟田。非法所得廟田,必須歸還給田主,合法廟田須得交稅,而且還要補交以往的欠稅
朱銘已經親自做了示范,縣官們知道該咋辦,不但能討好知州,還能趁機撈一筆。
這就是突破口,立威之后,朱銘發布的政令才有人聽,各地道觀才會老實配合,否則縣官們必定敷衍了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