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駛往皇宮,父子倆跟皇帝聯絡感情去了。
朱銘擺弄著一個魔方,好笑道“朱院長,你在東京是有多無聊啊不但搞出了望遠鏡,居然把魔方也弄出來。”
“其實挺簡單的,”朱國祥解釋道,“先用木頭做一個中心軸,再手工打造彈簧。其實彈簧可以不要,組裝起來更困難而已。螺絲也不是必須的,直接用釘子加木塞固定。再用木頭磨制軌道,每層的木塊就能活動了,中間還抹了熟桐油做潤滑。”
“這不是重點,”朱銘說道,“重點是你怎么知道魔方的內部結構”
朱國祥說道“高中有個室友,家里帶點海外關系。親戚回鄉探親墳,給他家里買了電視機,給小孩每人買個魔方玩具。也不給配說明書,完全不知道魔方公式,我那室友搞半天無法回正,干脆把魔方拆了觀察內部結構。”
朱銘吐槽道“不會玩魔方,卻懂得拆魔方”
“正常是很好拆的,轉動頂層就能摳下來,”朱國祥說,“我讓木匠做的這個不好拆,沒有螺絲,安裝時給釘死了。”
朱銘問道“你那室友后來干啥去了”
朱國祥說“學的土木工程,后來做了橋梁專家。”
朱銘突然問“朱院長,伱連魔方內部結構都知道,對土法煉鋼有多少了解”
朱國祥說道“我記事的時候,早就不大煉鋼鐵了。聽長輩說,那東西沒用,純粹就是應付交差。你想煉鋼了”
“我對冶煉鋼鐵的了解,一半來自天工開物,一半來自知網論文,”朱銘說道,“小高爐什么的,倒是在里見過。似乎很厲害的樣子,但只知道一個名字,還有大致的形狀,具體咋搞完全不清楚。”
朱國祥問“天工開物有哪些記載”
朱銘說道“一是改進炒鋼法,把煉鐵爐和炒鐵爐串起來,將兩道工序合而為一。我在濮州的時候,找鐵匠打聽過了,冶鐵場都懂炒鋼法,但煉鐵和炒鐵工序是分開的。如果能聯起來,冶煉效率將成倍增加。”
“二是改進灌鋼法,不再用泥土封爐,而是用涂泥的破草鞋遮蓋,這樣能讓煉鋼爐持續得氧,使生鐵在還原氣氛下熔化。還有就是把熟鐵打成薄片,捆住生鐵進行鍛打,增加生熟鐵的接觸面,讓炭分更均勻的滲入。”
朱國祥評價說“知道這些,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別想著一口吃成大胖子。”
朱銘笑道“灌鋼法還有進階版,就是所謂的蘇鋼。蘇鋼到了晚清民初,又出現進階版,爐溫一千多度時生鐵熔化,均勻的把鐵水滴在熟鐵,然后再鍛打。這種灌鋼法,比蘇鋼質量更好,而且效率大增。”
朱國祥說“大概能明白其原理。”
朱銘又說“還有一種甑爐,出現于明代,一直沿用到新中國初期,用于澆鑄千斤以下的鐵器。這種甑爐,澆鑄小炮很方便。而且非常簡單是宋代行爐的改進版,一看圖形就明白怎么制作。”
“你當初辭了工作,整天就研究這些”朱國祥有些無語。
“不算研究,看什么東西有趣,就搜集材料做成視頻,”朱銘說道,“更復雜的,我完全不懂。”
閑聊之間,父子倆已經到了東華門。
他們可直接進入皇城,在外臣辦公區域等待,已有太監前往皇宮通報。
這里有磨好的茶末,還有蜂窩爐隨時煮開水,太監很快給他們沖泡,點茶步驟需要自己來做。
等太監離開,朱國祥一邊點茶,一邊問道“你想在金州打造火槍”
朱銘說道“先造幾門小炮,這玩意兒簡單些。還要建冶鐵廠,花兩三年時間培養熟練工。”
朱國祥問“我知道金州盛產黃金,那里也有鐵礦嗎”
“有,”朱銘說道,“我在大明村的時候,就已經打聽過了。洋州有鐵礦,金州也有鐵礦,主要打造日用品,鐵鍋和農具什么的。而且沒有官方礦場,全是民間在經營。”
金州安康一直都有鐵礦存在,2004年的時候,甚至探出儲量過億噸的大型磁鐵礦。
朱銘闡述自己的計劃“去了金州,先考察當地的冶鐵情況,再圈一片礦山自建冶煉廠。摸索著改進冶煉技術,初期肯定不成熟,主要打造農具,順便培養更多的熟練工。等一切步入正軌,再造幾門小炮,同時摸索著制作火槍。如果時機成熟,也可大量打造冷兵器。”
“中途把你調走怎么辦”朱國祥問。
朱銘說“人可以調走,冶煉廠調不走,安排心腹繼續經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