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到江邊迎接的是張廣道,天氣挺冷的,也沒啥事情可做,他在客棧大堂里,跟幾個鹽販子喝酒。
聽說朱銘回來了,張廣道立即扔下酒碗出來,幾個鹽販子也隨他一道。
“郎君又長高了咧。”張廣道笑呵呵說,嘴里還帶著酒氣。
朱銘拍拍他肩膀“張三哥也更壯了。”
“拜見朱相公。”鹽販子們齊刷刷拱手。
負責管理客棧的余善微,也帶著兩個伙計過來迎接,微笑著朝朱銘行了個萬福禮。
緊接著,村學校長的孟昭出現,行禮之后介紹說“郎君,這兩位是余勘,字洞燭,劉師仁,字宗儒。他們皆為本縣士子,除了做老師,也協助管理村中事務。”
朱銘拱手說“今后就要仰仗二位了。”
“不敢當。”余勘和劉師仁受寵若驚。
余勘是孟昭申請招來的,兩人的經歷很像。
余勘出身自耕農家庭,受到家族資助,在村塾里讀書,考到三十多歲,只中過一次舉人,距離中進士遙遙無期。平時靠給人算賬、抄書、寫信賺錢,日子勉強過得去。
大明村這邊日漸興旺,余勘便應聘而來。
至于劉師仁,正是被官府逼得破產逃亡的富戶子弟。他家早已日漸衰落,而且還失去了靠山,土地又多在縣郊,向弼主政西鄉縣時就已經盯。
新來的縣令,也盯劉家,重重攤派和買錢、和糴錢,把劉家給逼得破產,順勢霸占劉家的土地。
劉家的主宗,老弱婦孺加起來,共十四人投奔大明村,識文斷字者就有八人。
村學居然有三位老師,朱銘忍不住問“學校有多少學生”
孟昭回答說“有男女學生七十四人。村學不收束脩,村民也不愁溫飽,送孩童來讀書的越來越多。洞燭兄教授文字,俺負責教授數學。劉兄是來學校幫忙的,他不拿俸酬,教導學生的同時,也在跟著俺學習數學。”
“很好,村學辦得頗為興旺。”朱銘贊許道。
孟昭笑著說“相公朱國祥立下規矩,俺們都是照規矩辦事。”
正說話間嚴大婆和沈有容也來了。
嚴大婆比以前更精神,看起來似乎還年輕了些。沈有容產女之后,則豐腴富態許多,臉型變得更圓潤了。
朱銘前見禮,又介紹道“這是內人鄭元儀。”
鄭元儀行禮道“婆婆祖母萬福,母親萬福。”
“好好”嚴大婆仔細打量,見她美麗乖巧,越看越是喜歡。
沈有容取下銀釵,拉著鄭元儀的手說“也沒準備見面禮,這個且收下。”
“多謝母親。”
鄭元儀也拿出禮物,是她用私房錢買的。
送給嚴大婆一副繡花鑲珍珠抹額巾,外層為錦,內襯為羅,戴起來頗顯富貴。
又送給沈有容一副耳墜,黃金點翠工藝,雖然點翠面積很小,但也價值二三十貫。
鄭元儀為了討好兩位長輩,那是下了血本的。
沈有容從未見過點翠飾品,只覺得煞為好看,她來回撫摸道“這是甚料子”
鄭元儀回答“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