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把望遠鏡遞給張鏜。
張鏜認真觀看一陣,又把望遠鏡遞給李寶,說道“把關墻修補加固一番,再派五百士卒駐守,就能厄住漢中的東出咽喉。最好在附近山嶺再修一些墩堡配合,只需三千人在此漢中縱有十萬大軍也別想通過。”
“三千人只能擋住一時,還得有水軍才行,而且石泉縣也得駐軍。”朱銘說道。
如此重要的地方,只駐守六個士兵很正常,因為大宋實在承平日久。
這么說吧,歷史童貫率大軍攻遼,走到河北前線才發現,大宋的河北防御工事,已年久失修不能用了。宋遼邊境都如此,更別談漢中腹地。
李寶一邊用望遠鏡觀察,一邊指著兩岸山嶺說“沿河山嶺處,每隔幾里修一墩臺。在饒峰關的西北和西南,各修一處山寨堡壘,就能把漢中咽喉徹底卡死。”
張鏜和李寶,自然不知道朱銘想干啥,他們純粹是在討論軍事話題。
白勝對此不感興趣,只好奇的四處張望,半懂不懂的聽他們聊天。
劉師仁屬于新入隊的,擔任朱銘的秘書,攏著袖子眺望江面。耳朵也沒歇著,一句不漏全聽進去。
聊了一陣,懶得逗留。
朱銘重新登船,搶在天黑前抵達石泉縣城。
“相公,朱太守來了”親隨奔入縣衙后院。
“曉得了,安排雜役把賓館清掃一下。”蘇元老繼續奮筆疾書。
他正在給成都府路轉運使寫信,勸諫四川文武官員,不要擅起邊釁,不要苛待蠻夷。
十萬瀘南夷造反,雖然耗費錢糧無數,調了三萬西軍才平定。但趙遹因軍功而高升,讓四川官員看到了捷徑,都想迎合皇帝和宰相的好大喜功。
于是,地方官故意虐待少數民族,而且還搞改土歸流那一套。
蠻夷不反抗,那么改土歸流成功,官員們有開疆拓土的功勞。蠻夷如果反抗,那就調兵鎮壓,有平定叛亂之功。
明年就會激起綿州夷綿陽造反,可惜四川廂軍實在太爛,官員想要立功卻搞不定。
歷史,蘇元老聽說此事,又給四川官員寫信,并給出詳細的平亂方案。四川官員不聽,最終請朝廷出面,派來一位得力將領,居然采用跟蘇元老一模一樣的方法,很快就把叛亂給鎮壓下去。
事畢,皆大歡喜,人人有功。
因為在平亂之后,真就改土歸流了。
四川官員受此刺激,對待蠻夷愈發嚴苛,恨不得把蠻夷全部逼反,然后再平叛立功升遷。
至于百姓因戰事而負擔沉重,這不在官員們的考慮范圍內。
寫完信,蘇元老擱筆問道“太守可住進賓館了”
親隨說道“住在城外驛館,相公還是出城迎接吧,莫要背了冷落官的罪名。”
蘇元老整理衣襟離開后宅,到得縣衙大堂,發現屬官和胥吏已經準備好,就等著他帶隊一起出城。
“走吧。”蘇元老云淡風輕。
蘇元老屬于選擇性躺平,把正經工作搞好,然后啥事兒都不管這輩子已無所謂了,想要升遷極為困難。
他從小就父母雙亡,過繼給蘇轍做孫子。
少年成名,蹉跎至今。
梁師成自稱蘇軾的私生子,求取蘇元老的文章,無非是想把關系坐實。蘇元老表示拒絕,就此得罪這位大太監。
來到驛館外蘇元老喊道“石泉縣令蘇元老,攜本縣官吏迎接太守”
喊了兩聲,朱銘踏出房門,官吏紛紛作揖問候。
蘇元老說“請太守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