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員外也很高興,叫傭人拿來自家蒸制的茶葉,詢問李寶打算收購多少山貨。
窮鄉僻壤,懶得再裝。
李寶說道“請員外屏退左右。”
李員外揮手讓傭人退下。
李寶拿出知州簽署的公文說“俺們是州衙的公人,到此來追捕一名逃犯。”
“逃犯”李員外連忙查看公文印章。
曾孝端說“此人名叫韓和,又喚作韓大。他爹媽都是藥王溝的,四十年前,一家逃荒到州城要飯。”
李員外問道“他爹媽叫甚”
曾孝端搖頭“不清楚。”
李員外說“在下今年也才四十二歲,四十年前就搬走的人,還真不可能認識。不如,在下請來幾位村中老人,問他們是否聽說過”
“煩惱李員外了,只是不可走漏風聲,免得把逃犯給嚇跑了。”李寶說道。
“俺省得。”李員外喚來仆人,讓他去請村中老者。
陸陸續續來了幾位老人李員外打聽道“各位長輩,你們可記得藥王溝有姓韓的人家四十年前逃荒去了金州,他還有個兒子叫韓和。”
一個老者說“藥王溝里有兩個村,靠里頭的老虎巖村,確實有幾戶姓韓。俺弟媳就姓韓,從那邊嫁過來的。”
李寶立即說“能否請老丈的弟媳來問幾句話”
“她都死三十年了,俺那侄子去過老虎巖。”老者說道。
于是,又把老者的侄子李四請來。
他侄子也快五十歲,陳述道“俺媽沒死的時候,俺跟著去過老虎巖。后來俺媽死了,外公也死了,就沒再走動過。”
曾孝端說“那姓韓的,與閣下年齡相仿。閣下隨母回娘家,或許還跟他玩耍過。”
此人抓耳撓腮想了半天,實在記不住有個叫韓和的小伙伴。只說“四十年前大旱,好些人都出去逃難,便連俺家都逃去縣城,俺爹也是那個時候餓死的。老虎巖姓韓的幾家,我記得都逃荒去了,俺外婆就是逃荒時死的。”
反復詢問,沒啥收獲。
在村中住了一晚,李寶帶人出發,把那老者的侄子李四也帶。
李寶在藥王溝靠外的村落打聽,楊樸則跟著李四去老虎巖村探查。
楊樸扮成李四的侄子,害怕口音露餡,全程都不說話,只提前叮囑李四該怎么做。
李四進得村中,憑二十多年前的記憶,找到自己外公家的房屋。只有個婦人在喂雞,互相并不認識。
說了好一陣,才算是認下親戚,婦人是李四的表侄媳。
李四說道“俺生了場大病,沒幾年可活了,就想回老虎巖看看。俺小時候有個玩伴叫韓和,四十年前逃難去金州,他活著回來沒”
“不認得。”婦人搖頭。
楊樸裝成啞巴,咿咿啊啊打手勢,不斷翹起指頭比劃著“六”。
李四得到提醒,又講“俺聽人說,他六年前回來過”
“六年前”婦人頓時笑起來,“叔伱記錯了,六年前回來的不叫韓和。他叫韓順,論輩分還是俺堂叔。”
“那就是俺記叉了,韓順還在村里”李四問道。
婦人說道“每年回來一趟墳,住幾天就走。”
李四問道“他在哪里安家”
婦人說道“他說自己在縣城,他兒子又說在師子沱。怕是糊涂了,顛三倒四講不明白。還遮遮掩掩的也不說自己在做啥營生。”
楊樸立即拉著李四離開,婦人留他們吃飯,卻怎也叫不住。
婦人嘀咕道“這韓家人,一個個都怪得很。”
眾人重新在藥王溝外集合,楊樸迅速將情況說明。
李寶問道“怎的叫韓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