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魯國公府。
蔡攸拿著封信前往父親的書房,看到弟弟蔡條也在,瞬間就有些不高興。
蔡京、蔡攸父子反目,關鍵人物便是蔡條。
近些日子,蔡京的視力愈發不好,許多公務都是交給蔡條處理。等再過兩三年,蔡京徹底不能視物,便把所有事情都托付給蔡條,于是蔡條就成了北宋的“小閣老”。
蔡條還是韓琦的孫女婿,大量援引韓家的門生故吏,一時間竟然權傾朝野。
蔡攸反而成了邊緣人物,氣得跑去宋徽宗那里告狀,請求皇帝把自家弟弟給弄死。
此時此刻,蔡京念,蔡條寫,父慈子孝,一派和諧景象。
蔡攸站在旁邊滿腔嫉妒,這個弟弟出官之后,愈發受到父親寵愛,而且還獲得官家寵信,皇帝親切呼其為“蔡十三”、“十三郎”。
親兄弟咋地了又不是一個媽生的。
蔡條幫忙寫完密奏,蔡京才開口道“六郎所來何事”
蔡攸回答說“朱銘那廝調任金州,胡作非為,禁止百姓淘金,禍害民生不淺,通判李道沖難以應付。要不,再將其調走來回調任令其不得安生”
蔡京沒好氣道“你真當這朝廷是蔡家的尋常知州,來回調動自然可以。那朱家父子有官家護著,怎么可能想調就調”
蔡攸說道“可以請官家親自調動。”
“調去哪里”蔡京反問,“調去杭州還是洛陽到了繁華州府,他的禍害就更大。不如把他釘在金州,窮困之地隨他鬧騰。朱國祥已經歸鄉探親,朱銘又遠在金州,他們最好是永遠別回東京,在官家面前提都別提起。這二人遠離東京越久,圣眷就越淡薄,或許官家哪天就把他們忘了。”
“父親所言極是。”蔡攸覺得是這么個道理。
蔡京叮囑道“記住,有關朱家父子的消息,能攔截就全部攔下,莫讓官家再聽到他們的名字。父子倆的密奏也盡量攔下”
蔡攸說道“密奏恐怕攔不住,薛道光與這父子關系匪淺,他進宮時能親手將密奏交給官家。”
“能攔就攔攔不住便算了,”蔡京說道“別只盯著朱家父子,鄭居中和王黼才是心腹大患。你與官家嬉戲之時,須引導官家厭惡王黼。”
蔡攸叫苦道“王黼不要面皮的,慣會扮成婦人小丑取悅官家。他與李邦彥,一唱一和,反在排擠孩兒。”
蔡京戴著老花眼鏡,貼近了檢查剛寫好的東西,頭也不抬道“那就多進花石綱,越奇異越好,官家喜歡新奇物什。今春大旱,注意漕糧,莫讓東京缺吃的。”
“是”蔡攸應承。
“去吧。”蔡京說道。
蔡攸躬身退出書房,見弟弟把腦袋湊過去,在父親身邊耳語著什么,頓時心情變得更不暢快。
他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李道沖身,寫信臭罵一通,埋怨李道沖屁用沒有。又勒令李道沖安生一些,好好在金州待著,莫要再跟朱銘起沖突。
正如蔡京所言,把朱銘釘在金州最好,窮鄉僻壤隨便折騰,幾年不挪窩就更好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