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幾個犯人充耳不聞,生怕再留片刻,整個大牢都會塌下來。
好在獄卒也全跑了,齊刷刷奔往最寬闊的街道,他們連狹窄的街道都不敢多留。
磨蹭幾十分鐘,楊志終于帶著囚犯出逃。
還有牢房沒被打開,但已經無法營救,因為會開鎖的犯人餓暈了
“莫再管這廝,活不成了”一個犯人說。
楊志卻說“他為俺這許多人開鎖,俺們出來了,怎能把他丟下”
“快餓死的人,你背得動嗎”
“背不動就拖著走”
還沒開始越獄呢,就已經出現分歧。
誰也說不服誰,最后分成兩撥。
只有十多人,愿意跟著楊志,并把那開鎖的犯人帶走。
其余四十多人,都不再管開鎖犯人,還順走了手刀和棍棒,結伴沖出去尋找吃食。
又耽擱一陣,楊志和同伴們,輪流架著開鎖者逃跑。他們的速度很慢,有人扶墻而出,有人一路爬行。
從大牢逃到街,竟然沒發現活人,諸多官吏和百姓,都去了城市中軸線的寬闊大街。
“去府衙后門”楊志說道。
身邊的逃犯驚駭道“還還是尋個民房吧,去了府衙恐被抓住。”
楊志說道“地龍翻身,各處房屋都沒人,府衙跟民房一個樣。我們從牢里逃出,反是離府衙最近,而且府衙后宅肯定有肉吃。”
眾人將信將疑,麻著膽子去府衙的后門。
門竟然是打開的,京兆尹的家屬避震時,慌得連門都不鎖。
分頭尋覓一陣,總算尋到了廚房。
竟然有一鍋銀耳粥,炭火溫度還在,銀耳粥是熱著的,被震倒在地面灑了不少。
弄碗分粥,狼吞虎咽。
楊志沒有自己先吃掐人中把昏迷者掐醒,讓這幫忙開鎖的家伙填填肚子。
已經有犯人把粥喝完,又去廚房尋找別的食物。
楊志喊道“餓得太久,別吃多了鬧肚子。弄些麻袋來,裝糧食出城對了,再去宅中尋些衣服,弄來梳篦好生打扮。尋尋馬廄在哪里,且弄幾匹馬,或者一輛馬車來。”
進了府衙后宅就有吃的,而且還無人看守,楊志的決策非常英明,其他犯人都愿意聽他指揮。
兩刻鐘之后,犯人們陸陸續續回來,而且都已經換干凈衣裳。
他們弄來清水洗臉,互相幫著梳髻,隨即又戴頭巾或帽冠。
“哥哥貴姓”一個犯人問道。
楊志說道“俺乃殿前司大將楊志,因洪水沖走官糧,被捉來長安進了大牢。”
這身份報出,眾逃犯肅然起敬,紛紛稱呼他為大哥、哥哥。
殿前司大將,在文官眼里不值一提,甚至就連高級吏員,都不把大將當回事兒。
但畢竟是武官啊,對逃犯們來說,楊志已經算大人物。
有個犯人當即跪下,雙手捧著一口寶刀“楊大哥,這是俺在一間房里尋到的。楊大哥既是殿前司大將,定然身手了得,配得這把寶刀。”
“俺就不客氣了。”楊志把寶刀系在腰間。
忽然又有人回來,欣喜道“有三匹馬,馬車也有”
楊志立即安排出城計劃,他先派兩個體力尚可,而且臉沒刺字的逃犯,騎著馬向東西兩個方向打探。哪里人少,就走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