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說道“金州文風不振,連個進士也不出。我欲振興金州文脈,休沐日親往講學,無論是否州學學生,皆可前來聽講。你覺得如何”
常同哪敢拒絕當即說道“此金州士子之幸也。”
宋代官員休沐,每月固定放三天旬假。
元旦、冬至、寒食放七天假。其中兩天為朝假,即不用上朝。剩下五天為休務,即不用辦公。實際只放五天。
圣節皇帝和太后生日、上元、中元放三天假。其中兩天朝假,一天休務,實際只放一天。
其余什么夏至、臘日、春社、秋社,說起來要放假,但都是放朝假。不用見皇帝而已,該辦公還得辦公。
宋真宗之后,皇帝喜歡創造節日。
比如宋徽宗在春天搞出個開基節,即各種土木工程,破土動工的日子。又搞出天應節,即溝通感應神靈的日子。反正非常符合宋徽宗的人設,這些節日實打實的要放假。
朱銘打算利用節假日,親自給士子們講學,傳播那套道用論思想,說白了就是給讀書人洗腦。
如今,州學的學生參加科舉,已經沒人來干涉了。
就連太學生,都可以參加科舉。前提是要回家考上舉人,且在科舉期間,如果耽誤太學考試,那么后果自己承擔。
數日之后,旬休。
朱銘早已提前張貼告示,近三百人云集于州學。除了官學生,還有民間士子,甚至有官吏跑來聆聽。
張根親自到場,李道沖則派親隨探知。
州學里有一棵大榕樹,枝繁葉茂,可以遮陰。
朱銘站在樹下,眾人環于四周。
洗腦也得講究手法,直接講道用論不行,開場就讓大家學習數學、物理更扯淡。
朱銘一上來就高舉王安石的大旗“舒王之新學,那是極好的。近日讀禮記發明,若有所悟,便與諸君探討。”
禮記發明是什么書
別說金州士子沒聽過,就連許多官吏亦不知。
州學校長常同忙問“舒王真有禮記發明一書”
“有的,”朱銘笑道,“張團練肯定看過。”
張根回答“看過一些,頗為偏激。”
王安石的新學教材,首推字說和三經新義。
而他的禮記發明,因為不利于君王治國,就連蔡京都不敢推廣。這本書,只在小范圍傳播,后世已經失散,僅剩少部分散碎篇幅。
朱銘當即問道“仕而未有祿者,君有饋焉曰獻,使焉曰寡君,違而君薨,弗為服也。這句話怎么解可有治禮記的士子試解之”
一個士子站起來說
“做臣子的,即便沒有獲得俸祿,有寶物也該獻予君上。”
“如果出使他國,也該像有俸祿的臣子一樣,稱君上為寡君。”
“若君上施政有誤,再三勸諫不得采納,可以禮去職。有俸祿的臣子,即便去了敵國,也該為舊主服喪。沒有俸祿的臣子,去了敵國可不為舊主服喪,這是因為他受恩較輕。”
朱銘環顧四周,問道“諸君以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