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故意譏諷了幾句,還是不能激得朱銘失態,李道沖很快感覺沒意思于是轉身闊步離去。
“真小人也”黃珪唾罵道。
朱銘卻笑著說“他調走了正好,免得我離開之后,這廝會遷怒諸君。”
金州官吏確實是這樣想的,朱銘走不走無所謂,就怕李道沖留下給他們穿小鞋。
只要李道沖走了,無論是誰來做一二把手,金州官吏都有足夠的時間,把各個部門的權力給鞏固。新來的知州、通判不論是誰,不亂搞事兒他們就配合,若敢亂插手他們就合伙架空。
特別是胥吏,經過朱銘的洗牌,他們已經掌控金州城。
不多時,張根也來了。
眾官吏散去,朱銘單獨與張根說話。
“漢源知縣不好做。”張根見面就說。
朱銘問道“漢源究竟是怎情況我一時之間還不清楚。”
張根解釋道“黎州只有一縣,也只有一城,就是漢源縣城。漢人圍繞縣城居住,更外面是熟夷,再外面是生夷。生夷人口,是漢民的十倍有余。太祖執玉斧劃界,大渡河以南永不用兵。”
“玉斧劃界,永不用兵,這說法是真的”朱銘不太相信。
張根說道“或許是真的,至少朝臣們都這樣講。”
朱銘又問“黎州知州是誰”
張根搖頭“不知。”
此時的黎州知州,是出自成都宇文家族的宇文常。
這貨的老家在成都,黎州又隸屬成都府路,按理說應該回避做官才對。只能解釋為,邊疆地區的知州任命不講究。
張根說道“江西大水,小女的妝奩,恐怕要洪水過后才能送來。”
朱銘笑道“大丈夫娶妻,何在乎妝奩”
張根提議道“那就完婚之后再去赴任”
“就依泰山所言”朱銘拱手說。
李道沖是真的著急去杭州,帶上財貨和親隨隔日便坐船出發。抵達江陵之時,正好洪水已退卻,高高興興順著長江而下。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繁華富庶的杭州在等著他。
而且,他還是管財政的通判,杭州各種稅收都要經他之手。
什么朱銘,什么金州,李道沖早就忘光了。他寧愿在杭州做十年通判,也不愿調去別的地方做知州。
青溪縣有個叫方臘的漆園主,今年也遭了水災。
洪水稍退,收花石綱的就上門了。不但生漆列入花石綱,他還要交一批木材,官府倒是承諾要給錢,但那幾個臭錢,只夠伐木割漆的人工費。
睦州流行摩尼教,方臘前往州城學習教義,回鄉之后自己開壇傳法。
從目前來看,更像是互助組織,教徒之間約為兄弟,平時互幫互助報團取暖。
凝聚力極強,百姓踴躍入教。
今天兒子生日,白天在陪他玩,本來寫了個單章說明情況,但發到最前面的免費章節去了,貌似都沒有讀者看到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