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部川蠻是否順服聽話”朱銘問道。
常啟宗說“他們靠漢人做買賣,在諸蠻當中最是聽話,且經常向朝廷納表進貢。”
朱銘又問“除了此部,哪部最為難纏”
常啟宗說“西邊的五部落蠻,唐時叫三王蠻,如今又多了兩部。五部蠻夷,分別姓劉、楊、郝、趙、王。”
“漢人后裔”朱銘疑惑道。
“不知,”常啟宗搖頭,“這五部蠻夷,能聽懂漢話。他們的頭領并不世襲,而是從長老當中推舉。用石頭制作碉堡,糧食和兵甲都藏在碉堡中,經常拿著象牙、犀角、玉石到縣城互市。所乘皆劣馬,矮小孱弱。但這五部蠻夷極為狡猾,偶爾會劫掠漢民。”
五部落蠻屬于熟夷,能說漢話,但恰恰是他們,乃黎州的心腹大患。
這些家伙在唐朝的時候,長期勾結南詔國,專門打聽漢地消息,因此被蔑稱為“兩面羌”。他們曾引導生夷攻打前蜀,前蜀王建直接把各部首領砍了,而且不準他們再立世襲首領,從此才變得聽話起來。
歷史上,南宋黎州最大的一次叛亂,就是五部落蠻攻打漢源城。
常啟宗和李朝不斷講解情況,但他們有些東西也不知道。
比如大渡河以南的蠻夷,既隸屬于黎州,奉大宋為宗主。同時又聽命于大理國,受到大理國的冊封。
由于大理國太過強勢,這些蠻夷心向大宋,希望借助大宋的力量,抵抗大理國的不斷擴張。
而且,大宋不會主動向蠻夷索要錢財,大理國卻一直逼著蠻夷無償上貢。
大渡河以南的蠻夷,屬于大宋的天然屏障,只要他們還撐得住,大理國就無法直接進攻宋國。
朱銘又問“本縣有廂軍多少不是說差役,要能打仗那種。”
常啟宗說道“馬軍滿額五十,步軍滿額三百,歸黎州軍事推官統轄。”
黎州的級別太低,連個團練副使都沒有,只安排了一個軍事推官。
朱銘再問“別說滿額,實際有多少”
常啟宗道“宇文太守到任半年,馬步軍就全部滿編。”
朱銘稍顯詫異,他實在沒想到,知州宇文常居然是能臣,半年時間直接把軍隊拉滿。
歷史上,宇文常的下一個官職,是提舉成都府路茶馬司。他發現茶馬司連年虧損,還敲詐勒索前來賣馬的蠻夷,導致蠻夷怨聲載道。但茶馬司買到的馬匹,卻只有定額的一兩成。
錢去哪兒了
宇文常一番整頓,成都府路茶馬司很快就超額買馬,而且還能賺錢,且讓蠻夷心服口服。
“今日便說這些,我要去拜見宇文太守。”朱銘起身說道。
兩人屬于難兄難弟。
宇文常身為知州,卻只能管一個縣。
朱銘身為知縣,卻有個只管一縣的上司。
他們的職責無限重合,直接取消一套班子都可以。
州衙就在縣衙隔壁不遠,同樣建得十分寒酸。
朱銘道明來意,被衙前吏引向黃堂。沿途所過,使院幕職官都在摸魚,甚至有人大白天睡覺。
難兄難弟還真多,能發配到這里當官的,百分之百屬于仕途失意者。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