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竟是張公之后,今日且去暢飲一番。”宇文常非常高興。
張鏜卻拱手說“太守見諒吾等帶兵出征,實在不宜飲酒。”
宇文常聽了更是喜歡,盛贊道“君有大將之風”
張鏜打服并招降鬼主阿伏,漢兵的糧道就算穩了,雖然沿途山中還有些小部落,但那些蠻夷都不敢主動下山。
宇文常又派人去后方招撫,陸陸續續有幾個小鬼主,帶著數百蠻兵前來投靠。
林攄坐鎮州城,心中頗為急躁,因為消息已斷絕多日。
這日正在飲酒,卻聽親隨說道“相公,前方有人傳來軍情。”
“請他進來”林攄連忙說。
一個送信士卒走入房中,單膝跪地捧出信件。
林攄迅速看完,拍手贊嘆“好個宇文常,好個朱銘,真是打得大仗。”他又問送信兵,“運糧船可都回來了”
送信兵說“已在城外碼頭停靠,還有百余廂軍護送。”
林攄立即叫來戶曹參軍“再搬一千石糧食,給前方大軍送去。”
朱銘那邊繳獲不少,糧食暫時不缺,索要這一千石糧,無非是再上一道保險而已。
朱銘駐兵的羅羅籠,距離苴猛所在的普古籠,直線距離只有八十里。
算上山溝河谷的彎彎繞繞,實際距離也不超過一百五十里。
很近,即使溝谷不便行軍,三四天時間也能抵達。
看著兒子狼狽回來,苴猛驚怒交加“給你的一千多精兵,怎么只剩八百人了”
驃里也說不清楚“阿叔有好幾千士兵,還占據有利地形。我把剩下的兵交給他,自己帶著八百精銳繞后夜襲。才半個下午的時間,阿叔不知怎的就兵敗了,他的羅羅籠也被漢人占據了。”
苴猛問道“漢人來了多少”
驃里說道“就幾千人,還有許多沒拿武器。”
父子倆大眼瞪小眼,都搞不明白啥狀況。
又過兩日,補蘇終于帶著數百殘部,從山里繞出來抵達普古籠。
苴猛見面就問“你的村寨是怎么丟的”
補蘇并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他解釋說“漢兵有一種木頭做的武器,能夠把石頭扔很遠。多數石頭有腦袋大,少數石頭有磨盤大。族人都被嚇到了,以為漢兵有鬼神保佑。我拼命廝殺的時候,好多部眾投降了漢人,居然反過來朝我沖殺。”
“磨盤大的石頭”
苴猛左思右想難以理解,嘀咕道“就算是青彌兩羌的炮坐,也不可能扔出那么大的石頭啊。”
青羌和彌羌,居住在后世的石棉縣、九龍縣、冕寧縣一帶。屬于融入吐蕃的羌人部族,因此又被稱為“吐蕃小種”。
這些羌人已學會制作投石車,呼為“炮坐”。
青彌羌極不好惹,擅長養馬,而且喊價非常高。經常因為爭搶馬匹貿易,跟其他部落爆發戰爭。漢官為了安撫他們,不得不以更高價收購其戰馬。
這兩個羌人部落,在南宋時大舉進攻黎州,就是因為官府買馬不給錢。還把五部落蠻、邛部川蠻給拉上,試圖幾面圍攻官兵。成都府路轉運使靠撒錢手段,才把其余蠻夷安撫住,然后集中全力把青彌羌給打回去。
驃里說道“如果是更大的炮坐,只需沖到近處就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