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置之不理,只說天兵一至,燕云必定望風歸附。
私底下,童貫給皇帝和王黼寫信。大概意思是說老子這里糧草不夠,兵甲也不夠,各種后勤物資奇缺,趕緊給我運過來
童貫又派馬擴去勸降遼主。再發布懸賞令,有遼國豪強能奪取燕京者,封節度使。
為了安撫將士,童貫大肆宣揚遼國衰敗,全軍上下都蔓延著輕敵思想。
當收到第一批后勤物資之后,童貫立即下令分兵進發,并對麾下將領說“燕地百姓,也是大宋子民。王師愿意接納,他們必然歸附。只需構筑壁壘防御,敵人必有內亂。你們要約束士卒,謹遵圣旨和宣撫司命令,不可妄殺一人。”
種師道遂率領一路兵馬,在宋遼兩國的界河白溝駐扎,等待馬擴在燕京的勸降成果。
同時執行童貫的軍令,認真壘筑防御工事,只守不攻,等待遼國內亂,等待遼國將領和豪強來投降。
陳子翼已升為禁軍都頭,目前在種師道麾下當兵,隸屬于楊可世的先鋒部隊。
楊可世奉命來到河邊,豎起招降用的黃榜旗,隨時準備接應歸降的遼軍。
“陳都頭,對岸來了支遼軍”
“看到了。”
陳子翼騎馬前去稟報“統制,對岸來了遼軍,約有數千騎。”
楊可世說“估計是來歸降的。遼國皇帝逃了,現在是皇叔篡權,遼人必然生出內亂。約束部下,不得殺傷一人,對這些遼兵要殷勤款待。正所謂千金買馬骨,善待了這些遼兵,就會有更多遼人歸降。”
“是”
陳子翼領命告退。
楊可世又說“慢著,他們若是不渡河,就把招降黃榜射過去。”
陳子翼和其他幾都兵馬,把招降黃榜射過界河,立即引來遼兵的箭雨對射。而且,那些遼國騎兵還在河橋處下馬,明擺著打算殺過來。
楊可世這才感覺不對,立即派人回去稟報種師道。
因為童貫有令,不得妄殺遼國一人
種師道聽聞報告,生氣道“已經短兵相接,還能束手就死不成殺敵者有功無過,且放手施為”
楊可世這才扼守河橋,奮力抵擋遼軍進攻。
戰斗片刻,遼兵退去,宋軍將士歡呼“遼人敗了,遼人敗了”
一直傻等著遼軍歸降的楊可世,這時終于想起來,自己還未熟悉地形,連忙招來麾下將領“散出輕騎到上下游看哪里還能渡河,發現渡口立即回來稟報”
很快,宋軍在上游數里外發現渡口,楊可世連忙分兵過去防守。
遼將叫做耶律大石,等宋軍抵達,他已經率軍渡河,將那些宋兵殺得敗逃。
楊可世大怒,留下少數人馬守橋,親率主力與遼軍廝殺。
留在河橋這邊的遼軍,見宋軍主力走了,立即不要命發起沖鋒。
陳子翼正在跟遼國騎兵射箭周旋,忽聽后方傳來廝殺聲。卻是遼軍攻破河橋,騎馬過河殺來,對宋軍進行前后夾擊。
“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