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奇襲獲勝,五千義軍別說攻陷城池,稍不注意就得全部交代在這里。
但李進義的一千先鋒到來,啥事兒都還沒干,北邊山頭那些官兵,居然直接棄寨而逃,爭先恐后渡河逃去州城。
李進義都看傻了,就沒見過這么怕死的
他順勢奪取山上空寨,然后等著主力到來。
兩日之后,石元公、鄧春帶著軍隊抵達。幸好半路繳獲幾百石糧,否則他們的軍糧都快吃完了。
而且,這個軍寨的糧食,潰兵們也沒來得及帶走
糧食充足的情況下,就沒必要立即去攻打別處,可以在劍州陪官兵耍耍。
“劍州有大量官兵,輕易攻不下來。”李進義說道。
鄧春曾經來過這里,當然曉得易守難攻“可以嘗試著佯攻,我軍多數士卒有藤甲,假裝敗逃跳入河里,藤甲可以漂浮起來。官兵定然以為我軍敗了,可能會出城追擊。讓沒有藤甲的士卒,提前去下游渡河埋伏,把追來的官兵殺個措手不及實在打不下來,就去西邊攻占陰平縣。”
換成兩個月前,鄧春絕對不敢用這種計謀,因為佯敗極有可能變成潰逃。
但連戰連勝的義軍,不僅全軍士氣高昂,面對官兵還有一種心理上的優越感。只要提前給每個士兵說清楚,佯敗誘敵是極有可能成功的。
李進義忽然說道“俺帶兵一路過來,沿途官兵全部望風而逃。就連眼下的軍寨也沒費一兵一卒就拿下。”
石元公聽得兩眼發亮,搖著羽扇說“官兵如此士氣低靡,倒是可以嚇上一嚇。在山中軍寨多樹旗幟,扎草人穿甲胄為兵,讓民夫在寨中每日擊鼓喧嘩。士卒則夜晚下山離去,白天再大搖大擺進山”
鄧春、李進義聽了崇拜不已,紛紛大贊“石先生真是聰明,能夠想出這種妙計”
恐嚇計策的前提,是官兵士氣不高,早就被嚇破了膽。
當日便在軍寨擊鼓為戲,河對面的劍州官兵,以為義軍要渡河進攻,嚇得連忙調兵遣將進行防守。
義軍民夫卻在寨里扎草人,士卒們紛紛去睡覺。
等到天黑,四千士卒摸黑下山,留一千士卒和民夫在寨中防守。
走了幾里地,轉過一片山坳,義軍士卒就停下休息。等到半上午,便大搖大擺回來,在河對岸官兵的注視下,陣容齊整的回到山上軍寨。
連續數日,有時上午回來,有時下午回來,有時傍晚回來。
劍州城內的守軍,變得越來越恐懼,因為對面山上的賊軍,已經“增兵”到兩三萬人
禁軍統制呂士昭心驚膽戰,跑去找黃概哀求“制使,快撤軍吧,劍門定然沒了,高景山已投降賊寇”
黃概站在城頭,傻看著對岸山嶺。
他本就心有懷疑,此刻呂士昭又在旁邊慫恿,黃概基本確定劍門守軍已投降。
“撤軍,退守鹿頭關綿竹關”黃概終于做出決策。
石元公那不靠譜的妙計,居然真特么能成功,簡直就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高景山和黃德裕二人,還在劍門關堅守,哪能想到后方主帥已開溜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