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正在收割稻谷,那遍地金黃的稻田,帶來讓人愉悅的豐收之感。可惜沒看到多少男人,入眼全是婦女在下田勞作。
“這便是朱家父子做的好事,”張根終于找到罵人的理由,“青壯都帶出去造反了,連收割稻谷都得靠老弱婦孺。”
張錦屏說道“有了打谷機,婦人收稻也不算太吃力。”
張根指著田里的一臺機器“那便是打谷機”
“對。”張錦屏點頭。
這種腳踩式打谷機,流行于20世紀末、21世紀初,多在南方丘陵山區使用,后來漸漸被燒油的機器取代。
兩個人抬著,就能上山下谷。
一人即可輕松操作,另一人負責割稻,非常適合小家庭生產。
經過朱國祥的改造,通體竹木結構,一根鐵釘都不需要。用腳踩動踏板,棕帶傳動做功,竹片擊打脫粒。
張根脫鞋下田查看,仔細研究好一陣,點頭說道“此物方便,可節省壯勞力。”
再聯想到造反的朱家父子,張根變得更加惱怒好端端的造什么反多發明幾樣便民機器不挺好嗎
張錦屏說道“等安置好更多流民,大明鄉的一些婦人,就會去成都跟丈夫團聚。”
張根知道流民從哪兒來的,京西南路那些昏庸之官,竟然放了好幾撥流民過來從賊。
歇息一日,繼續行船。
嚴大婆、沈有容、鄭元儀等人,以及頭領們的家眷,都要接去興元府重新安家。
朱國祥開府之后,他的幕府設在漢中,而朱銘的幕府暫時設在成都。
父子倆對此都不在意,怎么方便怎么來。
一路坐船西行,沿途到處都在秋收,漢中包括整個四川今年都是豐收年。
東南其實也挺順的,可惜入夏之后又遭洪水。
究其原因,無非圍湖造田過度,相應水利設施還未調整。
朱勔搞花石綱動用太多民力,不但新的水利設施未建設,老的水利設施也缺乏維護,導致這些年幾乎年年都有洪災。稍微降雨過多,就有某處決堤。
陳東眺望著江邊的金黃稻田,忽然說道“富元衡、雷觀二人,應該是去為先生效力了吧”
“多半如此,否則怎會同時病逝。”魏良臣點頭。
陳東猛地來一句“我有種預感,先生估計真能成事。”
魏良臣說“巴蜀空虛,西軍又在河北,至少也能割據一方。西軍若在河北大敗,先生在四川就穩了。”
“西軍如果回來平亂,伱盼著哪面贏”陳東問道。
魏良臣說“不知道。我既盼著朝廷平定巴蜀,又盼著先生席卷天下。前者忠于君,后者仁于民,這忠仁二字原為一體,如今卻必須做出選擇。”
陳東笑道“跟著先生學了那么久,還沒體悟到忠字本義嗎孔夫子可沒教導愚忠。”
“話雖如此,知易行難啊,大宋畢竟是天命正統。”魏良臣嘆息。
經過最初的憤怒與迷茫,這些太學勸退生都漸漸冷靜下來。
他們目前還過不了心里那道坎。
明天恢復正常更新。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