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初來貴寶地0365大族投效與朝堂爭斗atba最新網址atba朱銘剛剛進駐成都時,雖然張榜安民秋毫無犯,但四川百姓還是生活得小心翼翼。
市面明顯變得更蕭條,大戶害怕漏財,小民儲蓄防身,都不敢上街花錢了。
高檔消費場所,更是直接關門,擔心朱銘專盯這些地方抓肥羊。
一天,兩天。
一月,兩月。
隨著時間流逝,大家都已適應朱銘的存在。
特別是到了春節,各種商業活動再次興盛,成都城內外也繁榮熱鬧起來。
臨近元宵,商人們甚至主動跟“官府”聯絡,共同籌備今年的元宵燈會。畫船游舫也冒出來,載著富貴子弟宴飲歌唱。
“這位是張邦英,字國彥。”高景山引薦一個老頭。
朱銘笑著上前拉手“久仰先生大名。”
張邦英拍馬奉承道“將軍此來成都蜀中一切如故,百姓甘之如飴,此天命人心皆在將軍也。”
“老先生才是明白人啊。”朱銘感嘆。
張唐英、張商英共七兄弟,蜀州新津人,也即后世的成都市新津區。他們這一支不算啥望族,當時還得賣地讀書,也就比小地主條件好一些。
張唐英最高做到殿中侍御史,舉家遷到廣安定居。
張商英做過宰相,跟蔡京斗爭激烈,被貶后搬到江津隱居。
張邦英是七兄弟中的老七,沒有官身,一直住在新津。分家之后,也就幾百畝地而已,另外還有幾間縣城里的店鋪。
雖然不算富貴,在蜀中名聲卻極大,他來投靠對朱銘很有好處。
“后蜀燕王宮,其海棠之盛四川第一,”張邦英說,“再過兩三月,海棠花開,若大將軍有空,還請屈尊去賞花宴飲。”
高景山在旁邊解釋道“燕王宮幾易其手,如今被成都張氏購得。成都張氏與新津張氏,皆為張九皋之后裔。這成都張氏,世為商賈,前陣子捐了些錢糧以充軍資。”
朱銘聽懂了,成都張氏沒出啥進士,但生意卻做得很大。不但愿意舉族投靠,還怕自己地位不夠,把新津張氏也拉過來。
朱銘自然愿意接納,對張邦英好言籠絡。
一番交流之后,張邦英開始試探“聽聞大將軍的兄弟,也是文武雙全之少年英才,而且如今還未有婚約”
“確實未曾婚配。”朱銘微笑道。
張邦英說“老朽膝下有一孫女,才貌俱佳,不知是否可以高攀”
朱銘說道“此天作之合也。”
朱銘畢竟不是皇帝,更不是什么太子,張邦英還算要點臉面,不愿把孫女嫁過來做妾。于是另辟蹊徑,打算把孫女嫁給白祺做正妻。
雙方一拍即合。
婚約定下,代表著成都張氏、新津張氏,全面投靠朱銘這股新興勢力。
而且,張唐英在廣安的后代,張商英在江津的后代,也極有可能舉族投靠過來。
當晚朱銘便設宴款待,還邀請蜀中張氏族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