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官府欠大族足夠多的錢糧,就可以提出更過分的要求。
到時候得配合軍事行動,先調兵跟川南諸蠻作戰,把蠻夷驅趕出適合耕種的地區。
接著強行抽調大族控制的佃戶,拖家帶口遷徙到川南屯墾,而且必須實行軍屯,全部編為屯田部隊。忙時耕種,閑時操練,以防備蠻夷反撲。
被抽走的大量佃戶,祖祖輩輩的欠債,全部一筆勾銷。
然后再頒布政策剩下的佃戶,只需償還十年內的本金,超過年限的借據一概不認。
再對不分家的大戶征收重稅,逼著他們分家析產。依附于大族的佃戶,也會當成財產分割,到那時候更容易各個擊破。
如此一舉四得,一可大量發行債券,二可分割世家大族,三可開發川南地區,四可厘清土地人口。
若有人敢串聯反抗,狠狠抄家流放幾個。但凡參與其中的家族官府正好借機賴賬,欠下的債券不給兌現了。
這一系列步驟,朱國祥打算用五到八年來完成。
第一步,就是逼著蜀中大族買債券,然后把錢糧給兒子那邊運過去。
南陽府,方城縣。
方城與葉縣交界的地方,有大關口、小關口和楚長城遺址,在秦漢時期被譽為天下九塞之一。
崔大郎帶著兩萬多流民,被勒令留在那里聽候安排。
義軍這邊的方城縣令,大宋那邊的葉縣縣令,被這幫人搞得擔驚受怕睡不著,都怕他們突然跑到自己轄區劫掠。
張廣道親自領著三千兵過去,從童貫、辛興宗手里繳獲大量甲胄,換裝之后的義軍部隊更加雄壯威武。
崔大郎名叫崔岫,小地主出身,被西城所逼得破家逃亡。
最開始在襄邑睢縣活動,剛開始也就幾十人,漸漸發展成數百人。像這樣的賊寇,開封府南部有十幾股。
在對抗官兵圍剿的過程中,他們漸漸開始合流,內部也進行著火并。
去年童貫出兵,把他們趕到淮南。
今年又調禁軍去剿匪,認為崔岫阻住了漕運通道,于是童貫沒去河北山東,而是先到兩淮打通漕運。
童貫親率勝捷軍出發,兩淮漕軍予以配合,打得崔岫只剩幾千人。
崔岫再次流竄回河南,沿途招攬流民入伙,就這樣帶著兩萬多人,跑來投靠大名鼎鼎的朱氏父子。
至于童貫,已經帶兵去山東了。
看著兵甲齊備的三千義軍,朝自己這邊徐徐而來,崔岫瞬間放下別樣心思。
別說只有兩萬多,就算是十萬大軍,也打不過眼前這三千人。
“崔大郎何在”張廣道的親兵喊道。
崔岫麻溜滾過去,當場跪拜道“崔岫拜見將軍”
張廣道問“你的三十萬大軍呢”
“只有兩萬多。”崔岫硬著頭皮回答。他放言說自己有三十萬人,純粹是想抬高身價,好在朱氏父子這里謀求職位。
張廣道又問“伱能統領兩萬多流民,也算有些本事。可識得字”
崔岫回答“讀過幾年書。”
張廣道說“縣主簿,巡檢副指揮,戰兵文書,戰兵都頭,這些職務你自己挑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