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江陵城的楚軍越來越多,遠在洞庭湖那邊,楚軍還主動越過長江,占領監利縣、玉沙縣和沔陽鎮。
這三處地方,屬于無政府狀態。
大宋官員早就跑路了,朱銘懶得收入囊中,鐘相也明顯看不上。
如此被嫌棄,純粹是沒啥價值。
這個時代還沒形成洪湖,后世的洪湖周邊,甚至是西北、東北、北方數十里,全是零星分布的沼澤地帶。
若來一場大洪災,方圓數十里皆成澤國。
從監利、玉沙、沔陽三地的行政變化,就能看出這些地方有多慘。一會兒升為縣,一會兒降為鎮,平均每二十年,就會變化一次。
大概情況是這樣的什么,某某縣城被淹了那就降為鎮吧。某某鎮這次沒淹,那里人口挺多的,可以把縣衙搬過去辦公。
對于朱銘來說,就連軍事價值都沒有。
長江被鐘相控制,朱銘若去占監利縣城,非但收不到幾個賦稅,還得穿越沼澤運去軍糧。一旦開戰,軍糧補給困難,還不如屯兵在沼澤區以北。
朱銘麾下的大軍,如今為了防備鐘相北上,分兵駐扎在潛江、漢陽和后世的沔陽。
之所以說后世沔陽,是因為此時的沔陽鎮不在那里。
一個叫程鵠的軍中文書,作為使者來到江陵。
鐘相非常痛快的予以接見,問道“小朱賊有甚可說的”
程鵠回答“大元帥問閣下,是否要全面開戰若真如此,大元帥便把四川境內的三十萬大軍調來。如果閣下不打算全面開戰,那么就請撤回東線的過江部隊。”
鐘相冷笑“是誰先到江陵城外劫糧的是誰讓水兵洗劫白水鎮的又是誰出兵攻占朕的枝江城”
程鵠說道“閣下寫信講好了劃江而治,卻遲遲霸占江陵、枝江不愿離開,大元帥自然要給予相應的回報。”
鐘相卻說“枝江在長江以北它在長江的中間”
程鵠說道“劃江而治,長江自然也要一分為二。以長江的江面中心為準,北邊屬我方,南邊屬閣下。如此來算,枝江就是我方縣城”
鐘相氣得發笑“好個伶牙俐齒的大頭巾”
程鵠表情嚴肅道“大元帥只問一句,是否要全面開戰十日之內,東線的過江楚軍還不撤回,請閣下自行承擔一切后果告辭。”
使者走了,鐘相獨自陷入沉思當中。
他現在很茫然,不知該往哪里發展。
往南打不動,往西也試過,依舊打不動。他認為主要是地形原因,大宋的地盤易守難攻,士紳也踴躍募集鄉兵,已不是他能隨便攻城略地的局面。
反而是向北最好打,他的水軍占優,還有江陵這個橋頭堡。
朱銘的軍隊雖然強悍但遲早是要打仗的,不如現在就過過招。
可真要全面開戰嗎
萬一戰敗,朱賊趁機殺過江咋辦
朱銘在拖時間,否則他才沒興趣派使者去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