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朱銘幫忙頂住了官兵,鐘相在起義初期,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整合力量,對響應起事者的控制力遠超方臘。
朱銘又詳細詢問情況,從英宣口中得知更多信息。
或許是因為時間尚短,鐘相及麾下將領雖然開始享樂,但跟歷朝歷代的農民軍領袖比起來,他們現在已經算非常能堅守初心了。
楚國上層沒有什么大問題,真正糟糕的是中低層
特別是今年新占的地盤,可謂魚龍混雜,無數投機者加入,根本就沒法進行辨別。
楚國的南圣公帶兵打桂陽監,讓衡州官員募兵運糧參戰。結果真打起仗來,那些投機分子帶來的士兵,全程都在劃水摸魚,面對官兵時一觸即潰,只有南圣公的本部愿意拼殺。
數日之后,和約簽訂。
宜都、長陽兩座靠近夷陵的小城,楚國愿意賣給朱銘,并承認江陵、枝江是朱銘的地盤。
不是割讓,而是出售,鐘相也要面子的。
宜都值錢三千貫、糧一千石;長陽值錢兩千貫、糧八百石。雖然等于白撿,但必須給錢糧,鐘相承諾不帶走太多人口工匠他要卷走。
江陵不用給錢,但江陵籍的士兵和工匠,鐘相同樣也要帶走。
雙方互派使者,居住在沿江城池,盯著各自的駐軍情況,每座城池包括郊外,駐軍不得超過兩千人。
全面恢復民間貿易,互通有無。
和約為期三年。
這一場戰爭,耗費了朱銘許多錢糧,但拿下江陵、枝江、長陽、宜都四城,其中三座城池都是戰略要地。
同時避免陷入長期作戰,為襄陽府、南陽府爭取到穩定的發展時間。
洪湖周邊的三不管區域,沒了南邊的威脅,也可派遣官員治理了,結束那里的無政府狀態。
鐘相雖然損失慘重,但同樣獲得寶貴的發展時間,可以調集大軍南下攻城略地。只要他的主力南下,荊湖路剩下的州縣,一年內應該可以全部占領。
歸順朱銘的英宣,并沒有娶妻生子,家中只有一個老母,鐘相答應悄悄送過來。
大宋朝廷那邊,得知朱銘和鐘相開戰,君臣都對此興高采烈。誰知一仗打完就結束了,他們還打算明年過來收拾殘局呢。
山東的各路起義軍,被朝廷滅得差不多了,童貫的勝捷軍戰功卓著。
但山東的各個山區,藏著大量殘余農民軍。
河北農民軍,也被西軍打得只剩一小半,卻有數萬農民軍鉆進太行山。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