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李彥仙說他喜歡漢中0424李彥仙說他喜歡漢中
今年除了北方大地震,以及南方略有洪水,再無別的重大災害,整體看來甚至可稱風調雨順。
一行二十余人,從府州南下。
領隊送親者叫折知常,乃是折彥質的嫡子,今年才剛滿十六歲。
他是折家新一代的希望,從小跟隨名家求學,是當做文官來培養的。
歷史上,折家的老窩被金國占領,為保住族人性命,折家軍主力選擇降金。同時又兩頭押注,一支族人追隨趙構南下,折知常便去了南宋做文官,與朱熹、范成大、楊萬里以及岳飛之子岳霖都是好友。
“四姐,前面就是郿縣了。”折知常一身文士打扮,卻騎著駿馬,腰懸長劍,得勝鉤上還掛著長槍。
折艷繡掀開車簾瞅了瞅,直接把車簾掛上,抱怨道“今年夏天真熱,悶在車里難受得很,還不如一路騎馬爽快。”
折知常說“朱先生乃當世大儒,送親路上怎可騎馬太不成體統了。”
折艷繡吐槽道“折家女兒向來騎馬,輪到我便不成。家里就不該送你去讀書,小小年紀都快變成老學究了。”
“總得守些規矩,”折知常笑道,“同樣是將門,種家讀的書多,便更受朝廷重用。咱折家也不能只握刀把子,也該有人握握筆桿子了。”
折艷繡說道“那些詩書,我卻讀不來,一讀就打瞌睡,還是舞槍耍棒來得自在。”
折知常頭疼道“別的詩書可以不讀,朱先生的大學章句、中庸章句卻得好生學學。嫁過去之后,朱先生若是談起學問,一問三不知就太給折家丟臉了。”
折艷繡好笑道“他一個造反打仗的,學問做得再好,還能說服皇帝讓位不成”
姐弟倆帶著隨從,在郿縣遞鋪下榻。
也不說是去跟朱賊結親,只說要去探親訪友,畢竟宋徽宗不同意賜婚。
休息一日,順著河道而行。
卻有一條官船后來居上,很快就超過他們。
車船先后經過五丈原,來到斜谷關外。
種家有皇帝賜婚,排場要大得多,送親隊伍足有二百余人,還帶著大量的嫁妝前往漢中。
相較于折艷繡的灑脫,種妙蘊就顯得有些悲苦,仿佛自己將被送去賊窩做壓寨夫人。
種家先到,折家后至,在斜谷過夜之后,被安排結伴而行。
“拜見兄長”折知常作揖行禮。
負責送親的種彥岑,作揖回禮道“不料又遇到子明賢弟折家也被陛下賜婚了嗎”
這話說得陰陽怪氣,讓折知常著實有些尷尬“俺家四姐與朱先生情投意合,長輩不愿見到有情人不成眷屬。”
種彥岑抿嘴一笑,透出譏諷之意。
兩家都坐船南下,但很快就要棄船登岸、翻山越嶺。
折艷繡無聊透頂,得知種家女也在船上,便腰懸寶劍跑去尋其聊天。
“我叫折艷繡,今年十七歲,”折艷繡大大咧咧問,“你是姐姐還是妹妹”
種妙蘊屈身行禮“見過姐姐。”
折艷繡笑道“妹妹怎愁眉不展的我聽說朱成功文武雙全,是天下一等一的好男兒。可惜你我是嫁去做妾,否則也算尋到了良配。”
種妙蘊尷尬應對“小妹并非不樂意,只是遠離家鄉思念親人。”
折艷繡說道“看伱的樣子,應該是飽讀詩書的。他那勞什子大學章句,我卻讀不進去,今后談到學問,妹妹且幫我應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