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qukun正文0466局面大好0466局面大好
虢縣寶雞市陳倉區已被義軍所占,姚平仲在縣城十五里外的五城鎮千河鎮駐扎。
“兄長,俺怎覺得不對勁如此大搖大擺逼近虢縣,少將軍恐怕不是來剿賊的,”已經二十三歲的吳璘,湊到哥哥身邊低聲說,“倒更像是帶兵來投賊的。”
吳玠也有所預感,但還是呵斥道“莫要亂講”
吳璘問道“若少將軍真要從賊,兄長該如何抉擇”
吳玠沉默,難以回答。
吳璘還是比較糾結的,他雖然年紀輕輕且無實職,只能給兄長做親兵隊長,但已經屢立戰功受封合門宣贊舍人。
這玩意兒屬于從七品武職,宋初不過人元豐年間增為十人。
現在雖然泛濫了,但整個大宋也就一百零八人。
如果身在東京,此職專門為皇帝打雜。比如皇帝宴會、上朝、巡幸時,宣贊舍人負責維持禮儀,給勛貴重臣做向導什么的。
如果身在地方,有這個職務在,就等于是大宋優秀儲備武將,隨時可能被調去帶兵擁有部隊。
吳璘還打算繼續立功,盼著皇帝讓他領兵呢。
在鎮外扎營完畢,將領王通以巡查軍營為借口,悄悄跑來找吳玠“吳兄弟,少將軍可能要投賊,你心里是怎想的”
“不一定是投賊,”吳玠并不正面回答,“或許是經略相公姚古打算攻虢縣,讓少將軍帶著咱們來做先鋒。”
王通左右看看,低聲說道“先前少將軍派出輕騎,直往虢縣方向去了,肯定是去聯絡賊將的。你從不從”
“到時再說吧。”吳玠無法回答。
像姚家這種籍貫在關中,卻常年在熙河帶兵的武將,還真不一定能拉著部隊從賊。
因為其麾下將士,很可能不鳥主將
北宋屬于以文制武的初代版本,各方面制度都還不完善。
宋代文官并不親自領兵,因此丟城失地不用擔責,偏偏又能對武將指手畫腳。明清兩朝就不同,文官督撫擁有統兵大權,而且屬于戰爭失利的第一責任人。
宋代武將受制于文官,戰爭出問題需要擔全責,甚至不能自行募兵南宋有所改善。
即便是折家那種實質上的軍閥,也必須通過文官知州幫忙募兵。而知州明顯沒那個能力,把募兵項目分包給豪強,豪強又得看折家的臉色,繞這一大圈折家才能征召士兵。
姚家就更慘,因為姚古不在本地統兵,難以有效控制地方豪強文官扔來什么部隊,他們都得乖乖接受。
北宋的西北將門漸漸做大,是由于戰事日漸頻繁,武將往往被任命為知州,獲得了朝廷授予的募兵權。比如折家之人,長期擔任府州知州,這就不用繞圈子而直接募兵了。
王通和吳玠當初入伍,都是熙河路的知州們招募的,并非姚古、姚平仲的私人部曲
王通說道“俺是秦州天水人,老家已被賊兵占了。吳兄弟是隴干靜寧人,李彥仙起兵占了隴西,賊兵又占著秦州,隴干遲早被賊兵拿下。要俺說啊,投賊了也好,族人都能保住,指不定還能在新朝封妻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