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鼎說道“漢中有帝王之基,卻非帝王之業,都城不可設在川峽。汴梁無山川之險,又有黃河之患,新朝最好不要定都于此。關中土地愈發貧瘠,難以支撐大業,長安也非首選。”
“你覺得應該定都哪里”朱銘問道。
趙鼎說道“洛陽。”
以當前的情況來看,洛陽確實是定都的首選。
從軍事上考慮,洛陽四面都有關隘。
從經濟上考慮,開封水運四通八達,漕糧可以先運到開封,再迅速運到洛陽去。
河北就不行,幽州久經戰亂,早已殘破不堪,人口缺失極為嚴重。而且宋遼兩國邊界,人為搞出“水長城”,水系已經徹底混亂。
如果定都燕京,首先至少得移民百萬,不僅要充實燕山府人口,周邊其他州縣也得移民開墾。接下來還要治理亂七八糟的河道,然后再開鑿運河連通幽州與江南。這一系列動作,沒有二十年不可能完成。
“此事以后再議。”朱銘模棱兩可道。
“是。”趙鼎閉嘴。
朱銘又問“你可有賢才舉薦”
趙鼎說道“舊宋太中大夫陳過庭有大才。”
朱銘莞爾道“陳過庭我知道,此人確實可用,他舉薦宗澤去跟金人議和嘛。”
方臘起義的時候,陳過庭建議把蔡京、王黼、朱勔全砍了治罪,結果被一擼到底編管黃州。
李寶還未攻打黃州知州就直接跑路了,陳過庭也帶著家人逃回開封。
恰逢趙桓登基不久,陳過庭被提拔為太中大夫,代理禮部尚書兼任禮部侍郎。
當時完顏宗望還在半路上,大宋君臣商量著跟金人議和。
陳過庭無法反對,于是舉薦宗澤為議和使者,這個建議居然順利通過了
宗澤離京時對朋友說“我去了肯定不會再回來。金人悔過撤兵固然最好,如果金人不撤兵,我怎能向金人屈節呢”
此言傳出,把趙桓、耿南仲等人嚇壞了,連忙撤掉其議和使者的職務,生怕宗澤直接跟金人干起來。
但宗澤已經出京,干脆就讓他做磁州太守,在金人的進兵路線埋一顆釘子。
宗澤這顆釘子果然扎得穩當,皇帝命令他投降都不聽命,嚴重破壞了“聯金剿賊”的大事。
陳過庭作為宗澤的舉薦人,自然要擔責任,被撤銷代理禮部尚書職務,只保留了禮部侍郎的官位。
趙鼎說“不僅陳過庭可用,張孝純與宗澤也當許以高位。明公可派人送去任免文書,以張孝純為河東總管,以宗澤為河北總管,讓他們兩人繼續堅守城池,招攬更多義軍抗擊金兵西夏那邊,應該派使者議和,盡量不在西北邊地用兵。”
“西夏寇我邊地,主動議和未免助長其氣焰。”朱銘不喜歡這個方案。
趙鼎說道“事有緩急。明公四面皆敵,荊湖有鐘相,東南有趙佶,陜西、山東也不穩,北方還有金人虎視眈眈。這個時候,若能與西夏議和,就算賞賜些財貨也可接受。待平定南方,穩住河東與河北,再騰出手來收拾西夏也不遲。西夏也不是不能打,關鍵在于,明公還有糧食嗎”
“沒有。”朱銘無奈道。
這次戰爭,對于朱銘和金人而言,都是一鍋夾生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