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大中小0513洪武元年0513洪武元年
冬去春來,已至元旦。
是年也,大明洪武元年,大金天會四年,西夏元德八年,西遼元慶三年。
如果把割據政權也算上,還有荊湖的光德三年,東南的泰和元年,河北的正統元年。
乃至于,被廢掉的靖康元年
由于連日風雪未停,登極大典一拖再拖,最終干脆確立在元宵前舉行。
但登極詔書已在年末發布,朱國祥建國號“大明”,建元“洪武”,暫定開封、洛陽為兩京。
冊立沈有容為皇后,冊封文小妹為貴妃。
冊立朱銘為太子,冊封張錦屏為太子妃。
冊封白祺為蜀國公,敕其祖母嚴大婆為國夫人,其妻為郡夫人,其長子為蜀國世子。
張廣道、李寶、楊志、張鏜、石元公,五人皆封侯。
各軍共有十二名將領封伯爵、十八名將領封子爵。
待平定南方諸路,文官武將還有封賞。而且詔書里直接講明了,侯爵到時候必升郡公。
另外還畫下大餅,若是收復燕云,至少給三個國公爵位。
今后再滅西夏、金國,滅一國封一個異姓郡王
這封賞詔書,寫得就跟懸賞令一般。
宋代的官職不斷變化,爵位也經過多次調整,前后有十二等、九等、十等三套系統。
大明新朝選取宋代的九等爵位制,即親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
宋仁宗應該是懂數學的,他發現趙宋宗室數量,正在呈幾何倍上升,于是規定非十王后裔不得襲爵。后來又反復調整,確定十四王后裔可以襲爵。
這么說吧,即便是宋代親王的嫡長子,都不一定能夠繼承爵位
宗室都如此,異姓爵位就更不能世襲。
宋代影視劇里什么小公爺、小侯爺,還等著老爹死了繼承爵位,那純屬就是瞎編扯淡。
看似非常先進,其實換湯不換藥。
我爹為國立過功,我爹為國流過血,我為啥半點好處都撈不到
這個問題,當權者必須考慮。
于是大量的貴族后代,由于不能襲爵,就被安排去當環衛工啊呸,是當環衛官。
這個中郎將,那個上將軍,便是宋代的環衛官。
說白了就是不讓你襲爵,但給你掛職武官,每月可以白領工資。
到了北宋末年,幾千個環衛官同時在線,都在伸手找朝廷要錢吃飯,被歸入“冗官”弊政沒單獨列出而已。
還不如讓嫡長子襲爵呢
反正爵位又不多給工資,食邑多少已經成為榮譽稱號,只有“食實封”才能真正領到錢。
比如我是一個侯爵,“食邑1500戶”屁用沒有,僅能證明我地位高、面子大、資歷足、子孫恩蔭更重。再加一個后綴“食實封500戶”,那才等于有真金白銀可領,每月有125貫的足佰工資每戶每月25文錢。
而“食實封”屬于特殊封賞,一百個貴族里面,可能只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