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出其不意
西夏援軍,不止李察哥一路,甘肅軍司那邊來得更快。
“甘肅”一詞,便源自西夏的“甘肅軍司”,是甘州張掖和肅州酒泉的合稱。
先是西涼武威知府丁仲儀接到求援信,立即把和南軍司副都統叫來。
兩人開始不顧一切聚兵,把能夠征召的士兵全招來。振武城古骨龍城就是他們主動放棄的,把防線收縮至仁多泉城,以此減少軍糧運輸消耗,并減輕西線的防守壓力。
與此同時,他們又發信向甘肅軍司求援。
甘肅軍司的都統是齊王李仁義,副都統叫做破丑馬乞。還有一個叫張瑜的甘州刺史,兼任甘肅軍司的監軍使。
“破丑”和之前的“野利”,皆為黨項八部姓氏。
在李察哥抵達會州時,甘州、肅州、涼州就完成聚兵,總兵力達到六萬人若給足時間和糧食讓他們征召,把漢人、羌人、吐蕃各族都叫來,三州能夠拉出十多萬兵力。
但這六萬西夏軍,戰斗力著實堪憂。
宋夏交戰十多年,西夏的和南軍司、甘肅軍司損失慘重。僅仁多泉城,就被劉法給屠過兩次,直接屠了數千老兵,連開城投降的西夏兵也不放過。
而在會州、鄜州等地作戰,也經常抽調這邊的士兵過去。
大量人口損失,只能抓捕漢民來補充。
眼下這六萬多兵,有三分之一都是漢人,還有大量羌人部落士兵。
黨項兵也整體呈現年輕化,十五歲到二十五歲居多,年過三十的老兵還不足五千人。
全軍行至濟桑古浪,便停滯不前。
一來等待糧草運至,二來害怕中埋伏,他們想等李察哥抵達戰場。
幾匹快馬奔來,那是李察哥的信使。
李仁義拆閱信件之后,隨手遞給破丑馬乞“晉王大軍直插西關堡,威脅逼迫漢軍回援,咱們這里也可以動身了。”
監軍張瑜說道“我擔憂兩件事情。第一,和南軍司快兩個月沒消息,會不會已經失陷第二,漢軍那種聲如霹靂的神炮,能射出鐵子的長棍,是否真如求援信中那般難以應付”
李仁義斬釘截鐵道“和南軍司斷然不會失陷,子城堡城墻雖然垮塌,但母城的城墻極厚。漢兵的神炮再厲害,也不可能把厚實城墻轟塌。這幾十年來,漢人多少次攻打和南軍司,三千兵就能堅守半年以上。這次可是有兩萬兵,子城若不失陷,我連援兵都不打算發,因為漢兵肯定攻不破。”
“但愿吧。”張瑜總覺得有問題。
西涼知府丁仲儀說“就算和南軍司城已經陷落,也必須發大軍去奪回來”
這句話屬于政治正確,無人能夠反駁。
涼州武威在西夏的地位,類似洛陽之于大宋,它是西夏的法定陪都。
和南軍司一旦沒了,西夏陪都就暴露在明軍兵鋒之下,用人命去填也得把城池給奪回。
朱銘集中兵力去打和南軍司,便是在戰略上攻敵之必救
兩日后,西夏的先頭騎兵部隊,順利進入喀羅川河谷。
看到河谷兩側有溝谷,便派遣十多騎進去打探,防止漢軍在溝谷里設置伏兵。
大概過了后世的天祝縣城,雙方的偵察騎兵相遇,爆發小規模騎兵戰斗。
楊志召集眾將開會“敵人援兵就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