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義表情嚴肅道“我也是這般想的,巫祝之事難辨真假,只能一時激勵士氣。剛才騎兵已經沖到敵軍陣前,可繼續讓騎兵分為三隊沖鋒。步卒不要太顧慮陣型,跟著騎兵快速沖過去,只要沖到漢軍的陣前,那些炮就不怎么起作用了。”
楊志已帶著親兵爬到山坡上,用望遠鏡觀察敵軍大營動向。
李仁義大規模調動軍隊,全都暴露在望遠鏡下。
望遠鏡也是神器,等于給將領開了局部戰場的全圖掛
西夏那邊有異動,明軍這邊立即做出相應變化。
斜后方山頭的敵人已被夾擊解決,只剩零星部隊還在負隅頑抗,在那邊攻山的神機營火槍手都被調回來。
虎蹲炮也被抬去明軍占領的山頭,并派遣步兵進行保護,火炮居高臨下,能夠覆蓋戰場,還不怕遭受騎兵舍命沖擊。
“漢兵把炮抬去山上了,這該如何是好”丁仲儀擔憂道。
李仁義說“抬去哪里也得打,避戰已不可能。只要沖到近處,雙方混戰在一起,那些炮便沒有用處了。不過炮既然抬走了,騎兵就不用沖鋒在前,讓步卒快速殺過去接陣就是。”
數千西夏步兵,由于忌憚槍炮,排列成稀疏陣型,朝著明軍大陣快速逼近。
而其主力部隊,卻沒有跟得太近,就連預備隊都遠遠墜著,這是害怕遭到側面山頭的炮擊。
如此戰術,純屬找死
在狹窄河谷用稀疏陣型沖鋒,去跟列成大陣的明軍硬碰硬
而且西夏預備隊和主力大軍,還跟正在沖殺的前軍脫節,一旦出現敗相都不能及時穩住。
這等于添油戰術給明軍送菜。
可李仁義別無選擇,他如果一股腦兒堆上去,極有可能被打得幾萬大軍潰散。
其實有楯車就好了,推著楯車徐徐前進。
虎蹲炮分為平射和曲射,最大射程三四百米,有效射程只有兩三百米,這是發射拳頭大小的鐵彈。而想要展現霰彈的威力,還得放到百米之內,五六十米發射霰彈最佳。
百米以上穿著棉甲,就算被霰彈打中,也極有可能傷而不死。
如此垃圾的小炮,單獨抵抗騎兵都難以做到,還得配合其他遠程武器才行。
只要有了楯車,虎蹲炮就得抓瞎,需要威力更大的野戰炮出手。
可是,李仁義沒有楯車,甚至沒有棉甲
丁仲儀勸諫道“都統,這樣打不行。要么收縮后撤,要么全軍壓上,瞻前顧后只派幾千兵出去,這就是讓他們去送死啊”
李仁義說“前面那些都是撞令郎,死了也就死了,今后再去抓漢人便是。讓他們先去試試看,若能奏效就派強軍壓上,若是一觸即潰則另想辦法。”
丁仲儀說“撞令郎是漢人不假,可也畢竟是大夏兵。他們若是慘敗,擒生軍就不害怕嗎士氣一降再降,就算敵人沒有神炮,這仗也沒法再接著打了。”
“那該怎么辦派更多士卒壓上去,然后被打得全軍潰敗嗎”李仁義沮喪道,“退也不行,敵人一直發炮壓過來,遲早把我軍營寨給全占了。你能帶著糧草一起撤出大營到那個時候,就算敵人不追來,我們也只能退回濟桑補給,沿途糧站勉強夠咱們撤軍”
丁仲儀說“全軍壓上還能搏一搏,都統這樣進攻必敗無疑”
估計是被明軍的打法惡心到了,旁邊兩個黨項將領也說“都統,搏命吧。讓撞令郎在前面擋炮子,我們帶著擒生軍緊隨其后。就算撞令郎被打得潰敗,我們也能頂著潰兵殺過去。”
這種情況也有,黨項士兵經常把撞令郎當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