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邦彥聽了這些話,竟有一種如釋重負之感。
向子諲是皇帝的表親,童貫是皇帝的心腹,他們兩個堅持不降在情理之中。可自己為啥不投降呢犯不著為了舊宋陪葬。
而且,自己麾下那些將士,恐怕已經在密謀歸順新朝了。
張樸的信件屬于核彈級別,有他親自寫信做背書,張根又還是新朝首相,江西士紳紛紛慫恿太守投降。
甚至一些地方大族,特別是信州、饒州大族,已經在讓子孫準備參加新朝科舉了
沒有地方供應糧草,權邦彥手里的兵吃啥
向子諲親自撰寫降表,然后讓權邦彥也署名,江南兩路就此和平交接。
事情能夠如此順利,主要就是宋徽宗失蹤了,而且“首都”杭州也沒了,地方官員還能堅持個啥
很快他們收到張樸的回信,并且附帶大明新朝的任命詔書。
“難道大明皇帝,給了張樸兩封空白詔,否則怎如此快速”向子諲拿著任命詔書傻眼道。
權邦彥也是一臉驚愕,猜測說“可能大明朝廷那邊,認定了你我會帶兵歸正。”
向子諲感慨說“有圣天子在朝,難怪舊宋傾覆何其速也。就連我這個舊朝皇帝的表親,也能在新朝做一方大員。”
這兩人,全都做了江西布政使,權邦彥為左布政,向子諲為右布政。
二者皆人才,讓他們在江西主政,可以完成平穩過度。
至于今后改革制度,比如攤丁入畝什么的,那就要調別的官員來了,張樸也要從浙江遠遠調離。
另外,他們的兵權將被擼去,等著李寶派人來整編。
行政區劃也變了,江南西路改為江西省,還把江南東路一些州縣劃過去,大致等同于后世的江西省范圍。
而江東路被砍去一半,整體并入兩浙路,并改名為浙江省。
這跟后世的省劃有極大不同
等于是安徽省、江蘇省的長江以北地區,今后通通算作淮南省,省府設在淮安。
而安徽省、江蘇省的長江以南地區,與兩浙路一起并為浙江,省府設在杭州。
這種行政區劃方式,對經濟是極為有利的,征調錢糧也非常方便。
但容易產生割據,滿清的劃法就是防止割據
朱國祥、朱銘父子無所謂,兩淮、兩浙皆財賦之地,水路又四通八達。敢在這些地方造反,只要朝廷不腐朽,輕輕松松干碎叛軍。
至于到了王朝末年,該干嘛干嘛,兒孫自有兒孫福。
李寶把自己的副將,派去江西接管部隊,他自己則是回到杭州等待季風和洋流。
運兵船混在一堆海商船只當中,浩浩蕩蕩朝福州進發。
故技重施,撈取軍功。
打下福建只是基操,如果尚有余力,李寶還想收取廣東
而浙江的那堆爛攤子,讓張樸慢慢收拾去吧,文官想來撿便宜搶功,總得付出一點辛勞汗水。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