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
眾人搖頭。
第一名的答卷大家都看過了,不僅經義文章寫得好,而且數學和物理全是標準答案。
就連怎樣預測災年、以工代賑、防備民亂,都寫得頭頭是道。
黃裳說道“既為南劍州士子,多半是陳知默陳淵的學生。”
“多半是了。”胡安國說。
他們猜錯了。
李侗只是陳淵的師侄,乃陳淵師弟羅從彥的弟子。
朱熹的老師有很多,其中最關鍵的一位,便是今年禮部試第一名李侗。
李侗年輕時喜歡醉駕,常常半夜喝得大醉,然后仗劍騎馬狂奔數里。此君性格非常急躁,仿佛有多動癥一般,拜師羅從彥之后變得沉穩。
而且,一心潛修學問,從不參加科舉。
陳淵當初把道用策帶回福建,李侗謄抄一份開始自學,偶爾也去聽陳淵講課。
他對朱銘的才學極為佩服,私下托人把朱銘的全部文章搞到手。
這位程朱理學的重要人物,雖然從來沒跟朱銘見過面,其學術思想早就被朱銘給帶歪了。
甚至忍不住出山科舉
繼續拆卷。
“禮部試第二名,吉州胡銓”
蕭楚宣布名字的時候,滿臉微笑捋著胡須,這是他自己的親傳弟子啊。
第一名福建人,第二名江西人。
這兩省果然科舉卷得很,幸好三省劃為一榜,嚴格限制了他們的進士名額。
“禮部試第三名,潮州王大寶”
潮州屬于廣南路,目前還未徹底收復,不在此次科舉應考范圍啊。
就在眾人疑惑之際,蕭楚又仔細看了一眼,說道“這人是舊宋太學生,因昏君割據難以歸鄉,所以寄籍開封參加考試。”
今年的開封進士名額特別多,主要就是為了方便逗留京城,籍貫又在未收復省份的士子。
吳彥璋說道“籍貫潮州,又是姓王,當為閩王之后。”
閩王,就是焚毀南少林的唐末軍閥王審知。一個占領福建全境卻不稱帝,而且選賢任能、輕徭薄賦、遙遵朝廷的農民起義軍領袖。
宋代科舉雖然興盛,卻還沒真正普及到底層農民。
歷屆進士,有一個算一個,至少也是白家那種土財主。又或者暫時過得窮困,卻屬于落魄士紳,譬如秦檜那樣的。
只有到了明代,印刷、造紙成本變得更低,才有真正的貧苦農家子靠科舉翻身
看看這屆禮部試的前三名,就曉得進士群體是什么成分。
“邦衡兄,快去看榜了”李易站在客房門口大喊。
“來了,來了。”
胡銓推門而出。
二人結伴下樓,在樓梯口就遇幾個士子,又在街道上再聚了一些,浩浩蕩蕩朝著貢院街道殺去。
那里已經擠滿了人,還有富商帶著家丁,等著玩榜下捉婿那套。
左等右等,終于有官差從貢院出來。
很快,一張榜單貼出,瞬間士子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