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禮制,去年就已定下。
傳臚大典被拔得很高,僅次于天子登基、大婚等,跟武將凱旋屬于同一級別。
因此百官必須穿朝服,全身上下皆緋紅色,也沒有鳥獸什么的,凸顯統一、沉穩和莊重公服才分顏色,時服才繡鳥獸。
帽子清一色戴進賢冠,帽梁有七梁、六梁和五梁三種。
親王、三師、三公、宰相包括樞密使等,戴七梁進賢冠的時候,還要佩戴貂蟬冠籠巾。
督察院的御史們,則在進賢冠上加配獬豸角。
隨著官員品級的變化,還要掛不同圖案的玉劍、玉佩、錦綬之類。
天還未亮,百官就已在等候。
朱國祥此刻坐在文德殿直打哈欠,平時上朝都推遲時間了,但這種大型典禮還得早起。
“官家,該升殿了。”太監走進來提醒。
“哈”
朱國祥又打了個哈欠,站起來伸懶腰解乏,然后邁步朝集英殿走去。
“皇帝升殿”
“皇帝升殿”
此起彼伏的聲音響起,樂隊也開始演奏音樂。
集英殿前還傳來鞭響,又是幾聲呼喊,百官排隊進入集英殿。
新科進士們,身上依舊穿著布衣,集體站在殿外等待傳臚。
大明新朝的一整套科舉流程,都在去年定下新的禮儀制度。它融合了宋明清三朝禮制,還又都不相同,全憑朱家父子的喜好。
害怕進士們搞不明白,還專門配了鴻臚寺禮官去引導。
北宋混亂的進士甲第,也被大明新朝給統一。
一甲五人。
二甲九十五人。
其余皆為三甲。
黃榜已經填好了,前五名由朱國祥親自寫下名字。
禮部尚書孟昭在組織考試之后,全程不得參與出題、監考和閱卷,現在卻可以安排傳臚事宜。
他趨步退出集英殿,站在殿門與丹陛之間。身后跟著傳臚官,以及幾個負責捧黃榜的侍衛。
孟昭打開圣旨宣讀“大明皇帝制曰洪武二年三月五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宣制完畢,孟昭站在旁邊。
傳臚官上前,親自打開第一甲黃榜“第一甲第一名胡銓,第一甲第一名胡銓”
禮樂聲中,連唱三次。
胡銓激動得渾身顫抖,被禮官引導去丹陛鰲頭處。
這是舊宋沒有的待遇,大明新朝定下禮制,新科狀元可以“獨占鰲頭”。
數百進士望著胡銓的背影,無不投去羨慕的眼神。
這可是唐宋科舉以來,第一位被允許站立在鰲頭處的狀元
一甲其余四人,在聽到唱名之后,排在狀元身后站立。
二甲和三甲陸續唱名,但只有各自的前十名,才能出列單獨站立,其余仍舊站在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