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
三百五十名新科進士,齊刷刷朝集英殿跪下。
大明新朝的跪禮極少,只出現在少數重大場合,平時胡亂下跪甚至要扣工資。
朱家父子反復商量過,認為傳臚大典必須跪拜,一是因為傳臚儀式的級別非常高,二是要在進士做官前確立君臣關系。
眼前這些新科進士,有可能這輩子就跪皇帝這么一次。
而且不僅僅是跪皇帝,更是在跪拜整個集英殿,或者說是在跪拜這個國家
接下來,是釋褐禮。
宋代設在入殿參拜之后,明代設在祭祀孔廟之后,父子倆卻定在傳臚之后。
一是為了縮短流程,禮儀不要搞得那么復雜。
二是給予進士尊重,讓他們首次正式拜見皇帝時,可以穿著官服而不是布衣。
明清算是最摳門的,還得去孔廟借公服穿,參加各種儀式后必須歸還。那些公服的年齡,可能比新科進士的爺爺年齡還大。合不合身且不說,也不知多少年沒洗過,許多公服都帶著霉臭和汗味。
租借過學士服參加畢業典禮的學生,應該對此很有體會。
相比起宋明清的禮制,父子倆還做出了其他改變
釋菜禮,取消,誰說官員非得吃肉
新科進士祭孔大典,不搞,反正那是南宋才興起的玩意兒。
眾人被引去旁邊的升平樓,在那里領取朝服并換衣,這比舊宋在偏殿換衣規格高得多。
朝服按身高分為好幾批次,有五尺、六尺、七尺、八尺。其中,六七尺身高的數量最多,新科進士們可以自由選擇。
靴子、帽子也類似,分出好幾個尺碼。
還有一方空白笏板,一個進士絹牌,一朵進士簪花。
“恭喜邦衡兄”
“同喜,同喜”
新科進士們換好衣服,還把簪花也插上,拿著笏板互相道賀,狀元胡銓被問候次數最多。
榜眼楊稷感慨道“相比舊宋,大明朝廷對吾等士子更加恩待矣。邦衡兄做狀元可站立鰲頭,吾等釋褐也被安排在升平樓,這些都是以前沒有的事情。”
“是啊,皇恩浩蕩,吾等應當為陛下和朝廷鞠躬盡瘁”眾人紛紛表態。
他們現在說這種話,應該是出自真心,一個個都還在興奮感激之中。
眾人在升平樓熱鬧閑聊,直至禮官進來提醒,才下樓排隊去集英殿見皇帝。
這個流程,跪禮取消了。
新科進士們作揖參拜,手舞足蹈那套被保留,因為朱銘覺得大家一起跳廣場舞挺有趣。
吏部尚書李含章,親自宣布新科進士的任命
“今科第一人胡銓,授承務郎從九品京官,留內閣觀政。”
“今科第二人楊稷,授承直郎從八品選人,留內閣觀政。”
“今科第三人李侗,授承直郎,留內閣觀政。”
“今科第四人李公懋,授儒林郎從八品選人,留通政院觀政。”
去年制定新朝禮制,大明的文武官員制度最終確立。
保留舊宋的朝官、京官、選人制度,并且以此確定工資,相當于是官員的職稱。
至于知府、縣令,乃是官員的職務,跟工資并不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