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們聽得連連點頭,北方蔬菜確實種類不夠多,能在東京買到便宜菰首茭白自然極好。
大家越看越有興趣,而且感覺無比稀奇。
不久又遇到一大片麥田,那些麥苗明顯參差不齊。
一個山東士子蹲下仔細查看,指著中間一壟麥苗說“這是秕麥吧”
勸農官笑道“兄臺好眼力。”
那士子說道“把麥子跟秕麥混種,就不怕全給禍害了”
勸農官說“這是讓它們自然雜交,持續多年選育之后,或許可培育出更優質的麥種。那邊還間種燕麥呢,也是為了讓麥子與燕麥雜交。”
眾人踱步前往,果然看到麥田里種著些燕麥。
秕麥至少還是中藥,燕麥就更接近于雜草了,這玩意兒只在災荒之年有用。
“延之兄,你怎在此”認出秕麥的山東士子,突然驚訝喊出聲來。
卻見試驗田里,有個青年農民打扮,正在仔細聆聽勸農官講解知識。
“恭喜元吉兄高中”
“你不是已經回鄉了嗎”
“本來要走的,看到勸農司招人,便又留下來了。”
“你不參加科舉了”
“今后做勸農官也是一樣。”
“”
今年,勸農司張貼過招聘啟事,專門招收落榜舉子做學徒。
一旦轉正,就不得再參加科舉
極少有人愿意報名,畢竟勸農官很累,而且發展前景有限,遠不如考進士那么風光。
南方落榜舉子,一個受聘的都沒有。
北方卻有十多人報名,其中山東舉子就占了一半。
那兩位山東士子,單獨到旁邊去閑聊。
“延之兄,伱進勸農司做學徒,可有寫信給家人說”
“已經寫過了,讓同鄉舉子帶回去。”
“世伯會同意嗎”
“生米煮成熟飯,俺爹還能找勸農司要人”
“寒窗苦讀十余年,豈不是白費了”
“怎能說白費勸農司雖然是種地,卻也要讀書識字。否則直接招老農便可,又何必招收落榜舉子俺考上舉人已是僥幸,進士不再奢望,能做勸農官也是極好的。”
“終究不是科舉正途。”
“哈哈,你卻不知道,周邊百姓極為尊敬勸農官。他們曉得俺是勸農司學徒,路上遇見都會避讓行禮。”
“百姓見官都要回避。”
“不一樣的,這里沒人鳴鑼開道,百姓發自內心尊敬。”
“”